共收錄116條
短膜殼絛蟲病
短膜殼絛蟲病(hymenolepiasis nana)是由微小膜殼絛蟲(hymenolepis nana,短膜殼絛蟲)引起的一種人獸共患的腸道寄生蟲病。又稱微小膜殼絛蟲病。臨床主要癥狀有噁心、嘔吐、食慾缺乏、腹痛、腹瀉、頭痛、頭暈、失眠等。本病呈世界性分布,溫熱帶較多。前蘇聯南部,中、南美洲及印度等...
多房棘球蚴病
多房棘球蚴病(echinococcosis multilocularis)是多房棘球絛蟲的幼蟲泡型棘球蚴(泡球蚴)寄生人體所致的疾病,又稱泡球蚴病(alveolar echinococcosis,Ae)、多房性包蟲病(multilocular hydatidosis)。從生物學、流行病學、病理學和臨...
長膜殼絛蟲病
長膜殼絛蟲病(hymenolepiasis diminuta)是由縮小膜殼絛蟲(hymenolepis diminuta,長膜殼絛蟲)寄生人體腸道所致疾病。以引起腸胃癥狀為主。長膜殼絛蟲病的病因(一)發病原因長膜殼絛蟲與短膜殼絛蟲同屬膜殼科。成蟲與短膜殼絛蟲基本相同,但較長大。成蟲長20~60cm,...
腸道病毒71型感染
腸道病毒71型首先於1969~1970年在美國加州的二次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的暴發流行中分離出來,1970年以後向世界各地傳播;1972年在澳大利亞引起以腦膜炎為主的流行;1973年在日本引起以手、足、口腔病和(或)無菌性腦膜炎為主的流行,在瑞典引起以無菌性腦膜炎為主的流行,伴有少數手、足、口腔病的流行...
常現絲蟲病
常現絲蟲病(filariasis perstans)系由常現絲蟲寄生於體腔(胸腔、腹腔和心包)、腸系膜、腎周圍或腹膜後組織所致的寄生蟲病。本病通過庫蠓叮咬傳播。常現絲蟲病的病因(一)發病原因雌蟲長、寬為(70~80)mm×120μm,雄蟲長、寬為45mm×60μm。微絲蚴長、寬為200μm×4μm,...
B鏈球菌群感染
有人報告,根據美國的觀察,B鏈球菌群感染率正在上升,原因還不清楚。近年來有多次報告本組菌引起的新生兒感染,引起了人們的重視。根據表面抗原的不同可分為九個亞型,即Ⅰa,Ⅰb,Ⅱ,Ⅲ,Ⅳ,Ⅴ,Ⅵ,Ⅶ和Ⅷ。在血碟上可呈甲型、乙型或丙型溶血反應,溶血菌株所產生的鏈球菌溶血素與A組菌的O與S不同,無抗原性。按...
巴西紫熱
為1984年首先發現於巴西聖保羅州的小兒急性暴髮型傳染病。臨床表現有高熱、腹痛、嘔吐、紫癜性皮疹、休克等,可很快死亡。90%以上病前半月左右患過化膿性結膜炎。1985年由泛美專家組和美國CDC組成專題研究組,進行了病原學、流行病學、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檢查資料等分析研究,認為系一種新的疾病,命名為BPF...
不動桿菌感染
不動桿菌屬(Acinetobacter)細菌是條件致病菌,當機體抵抗力降低時易引起機體感染,是引起醫院內感染的重要機會致病菌之一。本菌可引起呼吸道感染、敗血症、腦膜炎、心內膜炎、傷口及皮膚感染、泌尿生殖道感染等。重症者可導致死亡。易感人群為老年人、嬰幼兒及其他抵抗力低下者。近年來本菌在醫院內暴發流行...
布氏菌病
全稱布魯士桿菌病,由布氏桿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急、慢性傳染病。又稱馬爾他熱或波狀熱。其臨床特點為長期發熱、多汗、關節痛、睾丸炎、肝脾腫大等。病菌為革蘭陰性短小球杆菌。廣泛流行於世界許多國家,高發地區為地中海地區,亞洲,中南美洲等。全世界每年發病例約500000。新中國成立前本病流行嚴重,新中國成立後成...
A鏈球菌群感染
A鏈球菌群(group A streptococci)又稱化膿性鏈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A鏈球菌群呈乙型溶血反應,故過去稱其為乙型溶血性鏈球菌(β-hemolytic streptococcus),是人類細菌感染中最重要的病原之一。引起的感染主要有急性咽炎、急性扁桃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