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機體嚴重脫水,血液中的一些非有形成分滲透到組織中,造成血液中的有形成分濃縮。

血液呈現濃縮的原因

常見於外傷引起的出血、消化性潰瘍出血、食管曲張靜脈破裂、婦產科疾病所引起的出血等。失血後是否發生休克不僅取決於失血的量,還取決於失血的速度。休克往往是在快速、大量(超過總血量的30~35%)失血而又得不到及時補充的情況下發生的。

血液呈現濃縮的診斷

在很多的情況下,對出血做出診斷並不太困難。病史和體征都能反映出血管內容量不足和腎上腺能的補償性反應。然而,實驗檢測卻不完全如此。因為在急性失血後的短時間內,體液移動還不可能很明顯,難以通過血液檢測指標反映出來。若失血的過程稍長,體液移動逐步增多,就會使血液呈現濃縮,表現為血紅蛋白增高、血細胞比容上升、尿素氮與肌酐的比例增大。如果失血的過程較長,失血量較大,特別是自由水丟失逐步增多,還會發生血清鈉增高。總之,對休克的失血量應予以充分估計,臨床上往往估計不足,值得注意。  當失血較大,引起嚴重的低容量性休克,而在臨床上還難以掌握住切實的和規律性的變化,特別是復甦補液治療還難以顯示積極效果,則應該考慮可以放置中心靜脈導管或肺動脈導管,進行有創血流動力學的監測。通過中心測壓可以觀察到中心靜脈壓(CVP)和肺動脈楔壓(PCWP)降低,心排出血量降低,靜脈血氧飽和度(SVO2)降低,和全身血管阻力增高。

血液呈現濃縮的鑒別診斷

需與以下癥狀相互鑒別:

血液粘度增高:血液粘度是反映血液流動性質的重要指標,正常的血液粘度是保證血液循環,尤其是微循環正常運行的重要條件。一旦血液粘度升高,血液流動減慢,大量脂質、脫落的內皮細胞等易沉積在血管內膜上,使血管狹窄,血液流動緩慢,機體獲得的氧氣和營養物質相對減少。當血液粘度增高到一定程度時,會發生凝血,即出現血液凝聚塊,造成血管栓塞,從而引發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

溶血現象:紅細胞破裂,使血紅蛋白從細胞內逸出的現象。在體外,低滲溶液、機械性強力振蕩、突然低溫冷凍(-20℃~—25℃)或突然化凍、過酸或過碱,以及酒精、乙醚、皂碱、膽碱鹽等均可引起溶血。體內溶血,主要由於紅細胞的內在缺陷(如鐮刀型細胞貧血病),或由於血漿中存在的某些因素(如溶血性細菌或某些蛇毒侵入、抗原-抗體反應、各種機械性損傷、某些藥物等)的作用,使紅細胞被過度破壞。

紅細胞體積增大: 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為反映紅細胞體積大小異質性的參數,常以所測得紅細胞體積大小的變異係數。 這是一項由血液分析儀測量獲得的反映周圍血紅細胞體積異質性的參數。簡言之,是反映紅細胞大小不等的客觀指標。一般通過RDW和MCV這兩個參數進行貧血的形態學分類。

在很多的情況下,對出血做出診斷並不太困難。病史和體征都能反映出血管內容量不足和腎上腺能的補償性反應。然而,實驗檢測卻不完全如此。因為在急性失血後的短時間內,體液移動還不可能很明顯,難以通過血液檢測指標反映出來。若失血的過程稍長,體液移動逐步增多,就會使血液呈現濃縮,表現為血紅蛋白增高、血細胞比容上升、尿素氮與肌酐的比例增大。如果失血的過程較長,失血量較大,特別是自由水丟失逐步增多,還會發生血清鈉增高。總之,對休克的失血量應予以充分估計,臨床上往往估計不足,值得注意。  當失血較大,引起嚴重的低容量性休克,而在臨床上還難以掌握住切實的和規律性的變化,特別是復甦補液治療還難以顯示積極效果,則應該考慮可以放置中心靜脈導管或肺動脈導管,進行有創血流動力學的監測。通過中心測壓可以觀察到中心靜脈壓(CVP)和肺動脈楔壓(PCWP)降低,心排出血量降低,靜脈血氧飽和度(SVO2)降低,和全身血管阻力增高。

血液呈現濃縮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1.積極防治感染。  2.做好外傷的現場處理,如及時止血、鎮痛、保溫等。  3.對失血或失液過多(如嘔吐、腹瀉、咯血、消化道出血、大量出汗等)的患者,應及時酌情補液或輸血。

參看

  • 脫水
  • 全身癥狀

血液呈現濃縮9057


<< 血液改變 血壓下降 >>

血液呈現濃縮相關圖片

血液呈現濃縮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相關疾病

血液呈現濃縮
糞便黑色並帶有血液
肺部或支氣管周圍可呈現紋理增粗及浸潤現象
寒冷刺激下皮損表面出現皺縮
口腔黏膜呈現青紫色
尿液呈黑色
濃縮膽汁綜合征
全身皮膚及粘膜呈現不同程度青紫色
腎濃縮功能障礙
胎盤血液灌注不良
外踝呈現凹陷
血液粘滯度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