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毒指感受溫熱時毒而發生的急性感染,即所謂「諸溫夾毒」。臨床以高熱、頭面或咽喉腫痛、出血性斑疹為特徵。

厥脫是由各種致病因素急劇影響,導致人體陰陽平衡失調、氣血逆亂、陽氣衰亡、陰血外脫的危重病證。臨床以面色蒼白、四肢厥冷、大汗淋漓、表情淡漠或煩躁不安、脈細弱、血壓急劇下降為主要特徵。

溫毒厥脫的原因

溫毒:

1.春溫發斑,謂之溫毒發斑。

2.指溫邪熱毒病證之概稱。

3.指赤癍、丹疹類疾病。

厥脫:患者多有急起失血、失水,或創傷,或感受邪毒熾盛,或臟腑氣機失常、氣血壅滯,或藥物的過敏反應等病史。

溫毒厥脫的診斷

溫毒:

臨床以高熱、頭面或咽喉腫痛、出血性斑疹為特徵。

一是頭面、口腔、咽喉感染的化膿性疾患,如繼發性化膿性腮腺炎(發頤)、扁桃體周圍膿腫、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等。

二是急性流行性傳染病,如流行性腮腺炎(痄腮)、猩紅熱、斑疹傷寒等。

ADVERTISEMENT

厥脫:

臨床所見患者面色蒼白,四肢厥冷,或高熱驟降,大汗淋漓,少尿或無尿,脈細弱等證候表現。

血壓下降。患者病前血壓正常者,收縮壓降至ll千帕以下。原有高血壓者,收縮壓較前降低4千帕或較原有水平降壓20%。脈壓差小於2.8千帕。

溫毒厥脫的鑒別診斷

溫毒是指感受溫毒病邪所引起的具有腫毒特徵的一類溫病。

①指春溫發斑。春溫發斑,謂之溫毒發斑。

②指溫邪熱毒病證之概稱。溫毒者,諸溫挾毒,穢濁太甚也。臨床以突發寒戰高熱,頭痛噁心,身骨酸痛,心煩,口渴,溺黃赤,脈洪數(或數大)苔黃、舌質紅絳為常見,其後或見頭面或頤部紅腫,或咽喉腫痛起腐,或身發斑疹等。可見於流行性腮腺炎、頭面丹毒、猩紅熱及重症麻疹等病。

③指赤癍、丹疹類疾病。秋應涼而反熱,冬應寒而反溫,或天時亢旱久燥,溫疫流行,發為赤癍、丹疹,其毒彌滿三焦,目赤舌絳,汗出津津。

厥脫:機體由於出血或劇烈吐瀉、發汗過甚,或劇烈創傷,或外感邪毒熾盛,或氣機失常、氣血壅滯,或過敏反應等劇烈的致病因素作用下,陰陽氣血可驟然發生嚴重的平衡失調。

溫毒:

臨床以高熱、頭面或咽喉腫痛、出血性斑疹為特徵。

一是頭面、口腔、咽喉感染的化膿性疾患,如繼發性化膿性腮腺炎(發頤)、扁桃體周圍膿腫、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等。

二是急性流行性傳染病,如流行性腮腺炎(痄腮)、猩紅熱、斑疹傷寒等。

厥脫:

臨床所見患者面色蒼白,四肢厥冷,或高熱驟降,大汗淋漓,少尿或無尿,脈細弱等證候表現。

血壓下降。患者病前血壓正常者,收縮壓降至ll千帕以下。原有高血壓者,收縮壓較前降低4千帕或較原有水平降壓20%。脈壓差小於2.8千帕。

溫毒厥脫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1.指春溫發斑。

②指溫邪熱毒病證之概稱。其治以清熱解毒為大法。選用普濟消毒飲、升麻葛根湯、三黃石膏湯、黃連解毒湯等方加減,並可配合針刺及外治法。熱入營血者,宜涼營解毒,用清瘟敗毒散加減。參見大頭瘟、發頤、爛喉痧等條。

③指赤癍、丹疹類疾病。宜涼膈散去芒硝、大黃,加石膏、牛蒡、人中黃,大便秘者,去硝、留黃。

厥脫的其他療法

1. 五絕指針療法(周身多經脈調理加局部選穴刺激治療)

2.針灸治療

(1)灸法:直接艾灸或懸灸氣海、關元、足三里、膻中穴,每穴4-5壯或20分鐘,適用於亡陽氣脫者。直接灸大敦穴3-5壯(或隱白穴1-3壯),適用於亡陰氣脫者。

(2)針法:取左耳腎上腺區配內關穴,持續電針;取人中、中沖、內關、足三里穴,針刺並用間歇刺激手法。

3.中草藥升壓製劑

(1)枳實注射液:先按每公斤體重每次~0.5克,用5%葡萄糖鹽水10毫升稀釋,5-10分鐘靜脈推注完畢,每15~30分鐘推注1次;連續2次後,改為每千克體重0.5克,加入10%葡萄糖250毫升靜脈滴注,每分鐘30-40滴。

(2)復方洋金花注射液:每次—4毫升,肌注或靜脈滴注,每日~3次。

厥脫的病因複雜,病情危重,在積極救逆固脫的同時,必須加強對原發病的治療,必要時中西醫結合搶救治療。

參看

  • 化膿性腮腺炎
  • 厥脫
  • 斑疹傷寒立克次體肺炎
  • 慢性化膿性腮腺炎
  • 流行性腮腺炎
  • 流行性斑疹傷寒
  • 急性化膿性腮腺炎
  • 地方性斑疹傷寒
  • 猩紅熱
  • 全身癥狀

溫毒厥脫8663


<< 溫結節 餵食困難 >>

溫毒厥脫相關圖片

溫毒厥脫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相關疾病

溫毒厥脫
厥脫
梅毒性脫髮
色厥色脫
氨氣中毒
氨基甲酸酯類農藥中毒
安眠藥中毒
埃可病毒疹
埃博拉病毒病
阿片中毒
阿片類藥物中毒
病理性脫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