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後肝硬化是各種病毒性肝炎進展至終末期最常見的表現,在中國尤以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所致肝硬化最為常見。

肝炎後肝硬化的病因

病因:

主要由慢性活動性肝炎引起,亞急性重症肝炎治癒後多發展為本病。

全國慢性乙肝患者約3000萬,30%轉化為肝硬化;而丙肝病毒感染者在我國至少有3840萬例,它也是造成肝硬化的主要原因。

病理改變:

肝炎後肝硬化在病理上有者表現為小結節性肝硬化,有者表現為大結節性,但我國以小結節性為多。特點為:肝細胞壞死區大小不等、分布不勻。大片壞死區的纖維束較粗較寬,小片壞死區較細較窄。再生結節大小不一,大者大於2cm,有者在5cm以上,肝臟表面有明顯塌陷區。

肝炎後肝硬化的癥狀

臨床表現

症見:腹壁、食管靜脈曲張、腹水,影像學顯示肝界縮小、脾大、門、脾靜脈增寬,脾功亢進,A/G比值明顯改變。排除外其他引起上述徵象原因者,可診斷為肝炎肝硬化。 早期肝硬化單憑臨床資料較難確診,影像學(B超、CT)診斷及腹腔鏡診斷有參考價值,必要時做病理檢查確診。

①活動性肝硬化:具備肝硬化的臨床表現外,慢性乙型肝炎的改變依然存在,如血清轉氨酶升高、黃疸波動、血清蛋白降低、PTA的動態改變等。

②靜止性肝硬化:無明顯肝臟活動性炎症的臨床表現。具備上述肝硬化的表現,HBV現症感染指標陽性。血清轉氨酶正常,無或僅有輕度黃疸,PTA正常或降低,但無進行性降低。

肝炎後肝硬化由於肝細胞變性、壞死、炎症以及再生情況和所形成的大小結節性病變不同,臨床表現差異頗大。

ADVERTISEMENT

1.大結節性肝炎後肝硬化

起病急驟,潛伏期短,癥狀明顯,多有食欲不振、噁心、黃疸、肝區痛、腹痛及明顯腹脹。有者發熱、腹瀉,肝功能呈持續性、進行性損害,ALT多明顯增高,往往早期出現腹水、常有出血傾向,病程發展較快,往往在尚未出現顯著的門脈高壓前發生肝功能衰竭,因之有「急性肝硬化」之稱。此型即既往所謂的「壞死後性肝硬化」(Post-necrotic Cirrhosis),本型肝炎後肝硬化5年生存率低,預後極差,

2.小結節性肝炎後肝硬化

起病緩慢,癥狀不多,亦不嚴重,不少人無明顯癥狀,主為乏力,食慾差或肝區、腹部不適,雖有時ALT增高,肝功能損害較輕,病程雖反覆發作但發展緩慢,常常在慢性肝病基礎上逐漸發展,出現門脈高徵象,僅在本病晚期大量腹水或有併發症時才出現黃疸與肝功能衰竭。

肝炎後肝硬化的診斷

肝炎後肝硬化的檢查化驗

①長期血膽紅素增高或尿膽原陽性;

②ALT、AKP或其同功酶升高;③AST/ALT>l;

④血漿白蛋白減少;

⑤凝血酶原時間延長;

⑥膽碱酯酶活性降低;

⑦膽固醇酯值或膽固醇/總膽醇比值降低;

⑧血清結合膽酸升高等。

有關肝硬化的血清學檢查項目很多,但其價值均有局限性,並可能出現實驗誤差,因此單憑某項結果而作出診斷是不夠的。肝活檢病理學檢查最有診斷價值,可以其判斷肝硬化有無活動、與其他疾病鑒別、發現隱原性肝硬化等。食道吞鋇X線檢查或食道鏡、胃鎮檢查可發現食道及胃底靜脈曲張。超聲掃描、CT和磁共振可作為輔助檢查方法。

肝炎後肝硬化的鑒別診斷

肝炎後肝硬化的臨床表現不盡一致。早期與慢性肝炎的臨床表現相重疊,不易區分。少數病人長期無癥狀,而是在體格檢查或突發上消化道出血或轉變為肝癌或死於其他疾病作病理解剖時才發現。

肝炎後肝硬化的併發症

1)脾腫大及脾功能亢進。

2)腹水。

3)其他併發症的治療:肝性腦病、上消化道出血、肝腎綜合征。

肝炎後肝硬化的預防和治療方法

積極治療各種原發性肝炎。慢性肝炎患者要及時就醫,注意控制病情。

肝炎後肝硬化的中醫治療

1)濕熱夾瘀型:濕熱困阻中焦。土壅木郁,肝鬱氣滯,氣不行血,血絡瘀滯。主症為脘腹痞滿,兩脅脹痛或刺痛,口渴多不欲飲,舌質暗紅或有瘀斑, 脈弦滑等。治宜清熱化濕,疏肝活絡。方用甘露消毒丹加減:茵陳、滑石、丹參、澤蘭各15g.藿香、木通、黃芩、連翹、柴胡、鬱金、大黃、山楂各10g, 白蔻仁6g.

2)肝鬱脾虛型:肝鬱氣滯,絡脈瘀阻,肝木克土,脾氣受損。主症為面色蒼黃晦暗,倦怠乏力。腹脹納呆,兩脅脹痛或刺痛。大便溏軟,舌質暗淡,苔白厚,脈弦或弦細。治宜疏肝健脾,祛瘀活絡。方用逍遙散加減:柴胡、赤白芍、當歸、白朮、鱉甲各10g,茯苓、苡仁、麥芽、黃芪、丹參、雞血藤各 15g.

3)血絡郁滯型:肝氣鬱滯,血行不暢,血絡郁滯。主症為形體消瘦,面部赤絲、蜘蛛痣,手掌魚際部赤紅,脅下結塊刺痛或脹痛,鼻出血。齒衄或皮下瘀斑、瘀點,舌質紫暗或瘀斑、瘀點、脈澀。治宜疏肝活絡,消痞軟堅。方用桃紅四物湯加減:當歸、赤白芍、桃仁、柴胡、鱉甲各l0g,生地、黃芪各 15g,川芎、紅花各6g.

4)心脾虧損型:肝血不足,心失所養,脾土受克,運化失常。主症為面色萎黃無華,右脅痞塊堅硬刺痛,倦怠乏力、心悸健忘,失眠多夢,氣短懶言,自汗,腹脹納呆,腸鳴腹瀉,兩脅脹痛,舌質暗淡,舌邊齒痕,脈弦細或虛而無力。治宜補益心脾,化瘀軟堅。方用歸脾湯加減:太子參、黃芪、茯苓、龍眼肉、雞血藤各15g,當歸、赤白芍、蒼朮、白朮、酸棗仁、鱉甲各10g,廣木香、炙甘草各6g.

5)肝腎陰虛型:濕熱化火或肝鬱化火,損傷陰液。日久真陰虧損,肝木失養。主症為形體消瘦,面色晦暗,口乾唇燥,五心煩熱,腰背酸痛,小便短少,舌質紅絳或有裂紋,舌上少苔或無苔,脈細數。治宜滋補肝腎,化瘀軟堅。 方用一貫煎加減:太子參、沙參、麥冬、枸杞、生地黃各15g,山萸肉、丹參、 鱉甲、川楝子各10g.

6)脾陽不振:素體陽虛,或過用寒涼,邪從寒化,寒濕相搏,損傷脾陽,主症為身目黃染,其色暗淡,畏寒肢冷,腹脹納呆,大便溏泄,下肢浮腫,舌質淡紫,舌苔白膩,脈遲緩。治宜溫中化濕,活絡軟堅。方用茵陳術附湯加減:黃芪、雞血藤、丹參各15g,茵陳、白朮、附片、茯苓、苡米、鱉甲、當歸各 10g,乾薑6g.

7)氣滯水停型:肝絡郁阻,氣機不暢,濕濁不化,停而為水。主症為腹大脹滿而不堅,脅下痞脹而痛,大便不爽,氣糞雜下,小便短少,腹壁青筋顯露,舌苔白膩,脈弦滑。治宜疏肝理氣,利水消滿。方用四逆散合胃苓湯加減: 柴胡、白芍、枳實、蒼朮、厚朴、豬苓、澤瀉、茯苓各10g,白茅根15g,穿山甲6g.

8)寒水停聚型:邪從寒化,寒濕困阻中陽,水濕停聚。主症為腹脹大如囊裹水,腹壁青筋顯露,胸腹痞脹得熱舒暢,頭身重痛,小便不利,大便溏薄,苔白膩,脈弦滑緩。治宜溫陽散寒,利水消滿。方用實脾飲加減:附片、白朮、陳皮、大腹皮、厚朴各10g,乾薑、草果、廣木香、穿山甲各6g,茯苓、白茅 根各15g.

9)水熱停聚型;濕熱互結,困阻中焦,泛溢肝膽,氣機不利,水濕內停。 主症為腹大堅滿,拒按,腹壁青筋顯露,日苦口渴,小便赤而短少,大便秘結,舌暗紅,苔黃膩,或身目黃染。治宜清熱化濕,利水消滿。方用中滿分消丸加減:茵陳、茯苓、白茅根各15g,大黃、黃芩、梔子、澤瀉、厚朴、赤芍各10g,知母、枳實各6g.

10)陰虛水停型:病邪久羈,傷及肝腎之陰,肝氣失於疏泄,腎失開闔,水濕內停。主症為腹大堅滿,青筋顯露,形體消瘦,面色黧黑,口乾咽燥,五心煩熱,小便短赤,舌紅絳少律,脈細數。治宜滋養肝腎,利水消滿。方用六味地黃丸合豬苓湯:生地、熟地、淮山、茯苓各15g ,山萸肉、澤瀉、豬苓、 丹皮、阿膠、鱉甲、丹參、赤芍各10g.

11)陽虛水停型:素體陽虛或過用寒涼,邪從寒化,傷及脾腎之陽,陽虛不化水濕而致水濕內停。主症為腹大堅滿,青筋顯露,下肢面目浮腫,形寒肢冷,脘痞納呆,小便短少,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膩,脈沉緩或遲,按之無力。 治宜溫補脾腎,利水消滿。方用附桂理中湯合五苓散加減:附片、党參、白朮、炙草、澤瀉、豬苓、茯苓各l0g,乾薑、炮甲各6g,肉桂3g.

(8)單方驗方:1、雞骨草30g、丹參l5g,水煎服。2、京葫蘆12g、蟲筍 12g,水煎服,適於腹水病人。

肝炎後肝硬化的西醫治療

應用抗病毒治療的適應症:

(1)肝硬化必須有明確的病毒活躍複製指標,HBeAg、HBV—DNA陽性,或HCV—RNA陽性。

(2)肝硬化早期應用抗病毒治療效果較好,而失代償期的應用必須徵得病人自己同意,在專業醫生嚴密觀察下進行。目前,給失代償性肝硬化患者用拉米夫定治療,在我國專家中還未達成共識。

(3)抗病毒治療同時,其他綜合療法不可偏廢,特別是失代償性肝硬化患者,補充血漿、白蛋白不可少;有感染跡象要加用抗生素,以減少內毒素血症對肝臟的影響。

(4)不得選用干擾素治療肝硬化,否則會加重病情,這已成定論,儘管國外有報告用干擾素治療者,但國內專家不主張用。

(5)也可選用氧化苦參碱、日達仙(Tα1)治療。

保肝藥物:

常用護肝葯,尚不能肯定有確切療效,下列藥物可選用一二。大量長期應用有可能加重肝臟負擔。

肝寧(水解肝素)、葡萄糖醛酸內酯(肝泰樂)、阿卡明、復方膽碱、蛋氨酸、肝樂、硫辛酸、三磷酸腺苷、輔酶、高滲葡萄糖液,水解蛋白、血漿。白蛋白和全血等。

併發症的治療:

1)脾腫大及脾功能亢進:輕度單純性脾腫大無須特殊處理,中度以上腫大伴脾功能亢進者可作脾切除術,有嚴重門脈高壓(表現為脾腫大與脾功能亢進,胃腸道瘀血,腹水,側支循環的建立與開放如腹壁靜脈曲張、食道及胃靜脈曲張、痔瘡等)時可做分流術。但肝炎後肝硬化的肝臟有廣泛損傷,肝功能貯備小,手術創傷即有可能導致昏迷和死亡,故應嚴格掌握手術指征。

2)腹水;記24小時出入水量、體重,定期檢測血、尿電解質和腎功能。 卧床休息。限制鈉鹽攝入,一般食鹽<1.3g/日,腹水消退後可增至 3g左右/日。每日入水總量限制在1000~1500ml.經以上處理無明顯效果時,可加用以下措施。1、利尿劑:注意瀦鉀藥物(如安體舒通、氨苯喋啶)與排鉀藥物(如雙氫克尿塞、速尿等)合用,一般首選安體舒通20~40mg/次,3次/日。 若療效欠佳,可於每3~5日增加 100mg/日,直至 40Omg/日。若仍不理想,可加雙氫克尿塞 25~ 50mg/次, 3次/日,或加速尿 20~80mg/次, 2次/日。在使用利尿劑時,要注意血鉀,若血鉀降低,可口服或靜脈補充鉀鹽。2、擴充血容量與利尿:靜脈滴注白蛋白10g或血漿20O~400ml,同時用速尿40~60mg 以4mg/分速度靜滴,或用 20%甘露醇 250ml快速靜滴。

肝炎後肝硬化的護理

肝功能代償期的肝硬化患者,通常不強調卧床休息,適當減少活動,可參加適當工作,注意勞逸結合,以不感到疲勞為宜。若各種治療、營養適當,肝臟病變靜止或進展緩慢,肝硬化可長期代償而對人的生活質量沒有影響。

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應卧床休息,特別是有腹水的患者應絕對卧床。卧床能改善肝及腎的供血,減少對腎上腺素和腎素一血管緊張素一醛固酮系統的刺激,以改善少尿。所以無論是哪期肝炎後肝硬化患者都不能超負荷勞動,防止病情加重。

肝炎後肝硬化吃什麼好?

飲食以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為宜,不食粗糙食物。終生忌酒,出現肝昏迷時,要限制蛋白飲食,有腹水時應限制水、鹽攝入。蛋白質供給量為100~150g /日,含高蛋白質食品如牛乳或乳製品、豆製品、魚、蛋、瘦肉等,據報道為補充蛋白又不促發肝性腦病,可飲用二裂菌乳(先用50g/次, 3次/日,逐漸增至 100g/次, 3次/日)或發酵酸牛奶。糖類食品供給 300~ 500g/日,如病人食量不足,可服甜食品如果於露、糖藕粉、果醬、蜂蜜等,最好給葡萄糖。脂肪攝入量應<50g/日。食物中應含有豐富的維生素,亦可補充 維生素B族、C、A、E、K等。

參看

  • 肝病科疾病

肝炎後肝硬化2811


<< 肝炎後綜合征 肝炎病毒相關風濕病 >>

肝炎後肝硬化相關圖片

肝炎後肝硬化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相關疾病

肝炎後肝硬化
肝炎導致的化膿結痂
肝炎後綜合征
膽汁性肝硬化
肝硬化性腎損害
肝硬化男性性功能減弱綜合征
肝硬化
酒精性肝硬化
老年人肝硬化
妊娠合并肝硬化
血吸蟲導致的肝硬化
心原性肝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