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坐骨神經分出後,沿股二頭肌內側緣斜向外下,穿過膕窩外上方,到達股二頭肌腱和腓腸肌外側頭之間,經腓骨長肌深面繞過腓骨頸,分為腓深神經及腓淺神經二終支。支配腓骨長短肌、脛前肌、姆長伸肌、趾長伸肌、姆短伸肌、趾短伸肌及小腿外側和足背皮膚感覺。

腓總神經損傷的病因

(一)發病原因

腓總神經是坐骨神經的分支,由於腓總神經在腓骨頸部,位置表淺,並在骨的表面,周圍軟組織少,移動性差,易在該處受損。如夾板、石膏壓傷及手術誤傷;膝關節韌帶損傷合并腓總神經損傷亦非罕見;危重患者長期卧床,下肢在外旋位也可壓傷。

(二)發病機制

腓總神經損傷的癥狀

1.運動 由於小腿伸肌群的脛前肌、姆長短伸肌、趾長短伸肌和腓骨長短肌癱瘓,出現患足下垂內翻。

2.感覺 腓總神經感覺支分布於小腿外側和足背,故該區感覺消失。

3.營養 足背部易受外傷、凍傷和燙傷,影響功能。

受傷史,由於小腿伸肌群及腓骨長短肌癱瘓,呈足下垂內翻,小腿外側及足背感覺喪失。肌電圖檢查能確定損傷及損傷程度。

腓總神經損傷的診斷

腓總神經損傷的檢查化驗

電生理檢查:患側腓總神經傳導速度減慢,波幅下降,F波或H反射潛伏期延長;SEP潛伏期延長,波幅下降,波間期延長;腓總神經支配肌肉的肌電圖檢查多為失神經電位,而健側正常。

超聲檢查能確切顯示外周神經特別是腓總神經,能為臨床提供腓總神經病理狀況的形態學資料,可為手術治療方案提供參考依據。

腓總神經損傷的併發症

可合并足下垂內翻。

ADVERTISEMENT

腓總神經損傷的預防和治療方法

(一)治療

注意預防,如上石膏或夾板前在腓骨頭後加用襯墊保護,膕窩或腓骨頭處手術時應防止腓總神經損傷。腓總神經損傷應儘早治療,多數可通過神經直接吻合進行修復,如果神經缺損過大,可考慮選用自體腓腸神經移植修復。臨床治療表明,傷後3個月以內手術的效果最好。閉合性腓總神經傷儘管有自行恢復的可能,但也應儘早手術探查,行松解術、吻合術或神經移植術,如無恢復,可轉移脛後肌或行三關節融合術,以改善功能。感覺障礙不在負重區,可不處理。

1.腓總神經的顯露

(1)膕窩部腓總神經的顯露(圖1):俯卧體位,患肢稍墊高。手術步驟如下:

①切口:自股後腓骨頭上約8cm處,沿股二頭肌內緣,由下外經腓骨頭後方,轉向腓骨頸前下,長約12cm。必要時可延長切口(圖1A)。

②切開筋膜:在股二頭肌內側深部游離出腓總神經,用橡皮條輕輕牽引,繼續向遠側游離,至腓骨頭後外稍下。必要時在此處分離出腓總神經淺支與深支(圖1B)。

(2)小腿部腓深神經的顯露(圖2):體位,仰卧位。手術步驟如下:

①切口:沿脛骨前肌外緣切開,其部位及長度視需要而定(圖2A)。

②沿切口線切開深筋膜,於脛骨前肌與

長伸肌之間分離,顯露脛前動脈,靜脈緊貼於動脈旁,腓深神經位於動脈外側(圖2B)。

2.脛後肌腱轉移糾正足下垂畸形 轉移脛後肌腱至足背以代替伸肌功能,有經脛腓骨骨間膜孔轉移和經脛骨前內側皮下轉移兩種方法。

仰卧體位,手術步驟如下:

(1)足背內側緣舟骨結節處做一長2~3cm之縱行切口(圖3A),顯露及游離脛後肌腱,於緊靠其止點處連同骨膜一起切下。

(2)於小腿下1/3內側、脛骨後緣後方做一長5~6cm之S形切口(圖3A),切開皮膚、皮下組織及深筋膜,顯露及游離脛後肌腱,將其遠段由此切口抽出(圖3B)。注意勿損傷該肌後面的脛後神經血管束。

(3)於足背正中相當於外側楔狀骨處做一長2~3cm之縱切口(圖3A),顯露楔狀骨,剝離骨膜後用手鑽向足底方向鑽一骨洞。

(4)在足背切口與小腿內側切口之間做一皮下隧道,將脛後肌腱經皮下隧道拉至足背切口。此時即可縫合足背內側切口及小腿內側切口(圖3B)。

(5)使足背屈至80°位,用拉出鋼絲法將脛後肌腱末端縫合固定於外側楔狀骨的骨洞內(圖3C)。縫合固定時肌腱要保持適當張力。縫合足背正中切口。

(6)術後用短腿石膏固定於上述位置,6周後去除石膏及拔除固定鋼絲,開始功能訓練。

(二)預後

術後神經功能恢復可能不滿意,但脛後肌肌腱轉移術,可獲得比較滿意的效果。

腓總神經損傷的護理

臨床上應用石膏固定或小夾板固定治療小腿骨折時,要注意在腓骨頭頸處加棉墊保護之。避免醫源性損傷。

參看

  • 骨科疾病

腓總神經損傷2148


<< 肺、胸膜阿米巴病 腓總神經損害 >>

腓總神經損傷相關圖片

腓總神經損傷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相關疾病

腓總神經損傷
腓總神經損害
病理性神經損傷
臂叢神經損傷
尺神經損傷
副神經損傷與卡壓
副神經損傷
腓總神經卡壓症
股神經損傷
喉上神經損傷
喉返神經損傷
脛後神經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