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收錄208條
毒蕈中毒
蕈類又稱蘑菇,屬於真菌植物。毒蕈是指食後可引起中毒的蕈類,毒蕈在中國有100多種,對人生命有威脅的有20多毒蕈 種,其中含有劇毒可致死的不到10種。分別是:褐鱗環柄菇、肉褐麟環柄菇、白毒傘、鱗柄白毒傘、毒傘、秋生盔孢傘、鹿花菌、包腳黑褶傘、毒粉褶菌、殘托斑毒傘等。  毒蕈中毒-概述中國古代對毒蕈中毒...
代謝性酸中毒
人體動脈血液中酸鹼度(pH)是血液內H 濃度的負對數值,正常為7.35~7.45,平衡值為7.40。體液中H 攝入很少,主要是在代謝過程中內生而來。機體對酸鹼負荷有相當完善的調節機制,主要包括緩衝、代償和糾正作用。碳酸 碳酸氫鹽是體液中最重要作用最大的緩衝對,代謝性酸負荷時,H 與HCO3-結合成H...
膽汁性肝硬化
膽汁性肝硬化(biliary cirrhosis)是因膽道阻塞,膽汁淤積而引起的肝硬化,較少見,可分為繼發性與原發性兩類。原發性者更為少見。1.繼發性膽汁性肝硬化病因: 常見的原因為膽管系統的阻塞,如膽石、腫瘤(胰頭癌、Vater壺腹癌)等對肝外膽道的壓迫,引起狹窄及閉鎖。在兒童患者多因肝外膽道先天...
澱粉樣變性
澱粉樣變性 amyloidosis由於蛋白代謝障礙出現一種生理上不存在的均質性蛋白性物質(澱粉樣物質amyloid)的疾病。澱粉樣物質有的出現於局部,但更多的是系統地出現於全身各種器官,特別是存在於脾臟、肝臟、腎臟等處的間質中,細胞雖因此受壓而萎縮,但並不出現細胞侵潤。也稱為澱粉樣變。是指澱粉樣物質...
動脈粥樣硬化
動脈粥樣硬化(atheroma)是一組動脈硬化的血管病中常見的最重要的一種,其特點是受累動脈病變從內膜開始。一般先有脂質和複合糖類積聚、出血及血栓形成,纖維組織增生及鈣質沉著,並有動脈中層的逐漸蛻變和鈣化,病變常累及彈性及大中等肌性動脈,一旦發展到足以阻塞動脈腔,則該動脈所供應的組織或器官將缺血或壞...
蠶豆病
蠶豆病是一種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G-6-PD)缺乏所導致的疾病,表現為在遺傳性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缺陷的情況下,食用新鮮蠶豆後突然發生的急性血管內溶血。疾病機理紅細胞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有遺傳缺陷者在食用青鮮蠶豆或接觸蠶豆花粉蠶豆後皆會發生急性溶血性貧血症——蠶豆病...
腸梗阻
腸梗阻(intestinal obstruction,ileus)指腸內容物在腸道中通過受阻。為常見急腹症,可因多種因素引起。起病初,梗阻腸段先有解剖和功能性改變,繼則發生體液和電解質的丟失、腸壁循環障礙、壞死和繼發感染,最後可致毒血症、休克、死亡。當然,如能及時診斷、積極治療大多能逆轉病情的發展,...
腸結核
腸結核(Intra-abdominal Tuberculosis)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肺外結核病,是因結核桿菌侵犯腸道而引起的慢性感染。絕大多數繼發於腸外結核,特別是開放性肺結核。發病年齡多為青壯年,女略多於男。  病因及發病機理腸結核一般都由人型結核桿菌引起,偶有因飲用帶菌牛奶或乳製品罹患牛型結核者...
流行性出血熱
   流行性出血熱又稱腎綜合征出血熱,是由流行性出血熱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廣,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危害極大。世界上人類病毒性出血熱共有13種,根據該病腎臟有無損害,分為有腎損及無腎損兩大類。在我國主要為腎綜合征出血熱(HFRS)。在病原體未解決前,在我國稱流行性出血熱(EHF);在朝鮮稱朝...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是由EB病毒(EBV)所致的急性自限性傳染病。其臨床特徵為發熱,咽喉炎,淋巴結腫大,外周血淋巴細胞顯著增多並出現異常淋巴細胞,嗜異性凝集試驗陽性,感染後體內出現抗EBV抗體。  病原學EBV屬皰疹病毒群。1964年由Ep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