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得克薩斯大學M.D. Anderson癌症中心心臟病學教授Yeh在6月29日的Circulation (20041093122)上報告,癌症治療,包括最常用的化療葯和最新的生物學和靶向治療藥物,有可能對病人的心臟造成損害,甚至導致病人死亡。但對於抗癌藥的心臟毒性,很多醫師並沒有充分監測,也沒有採取相應的防治措施。

Yeh領導的這項大規模研究,對M.D. Anderson癌症中心30年的經驗以及抗癌藥心臟毒性的大量最新研究進行了總結,詳細複習了抗癌治療的心臟併發症及其防治方法。Yeh說,該研究結果有重要意義,因為醫師和病人可能不了解抗癌治療會產生哪些心臟毒性,也不知道其中很多是可以防治的。他說,實際上心臟毒性對很多癌症生存病人的危害要比癌症複發更大。

在該研究中研究人員對29種抗癌藥進行了複習,結果發現各類抗癌藥都有可能產生心臟毒性,無一例外。心臟似乎對抗癌藥的毒性特別敏感。

心臟毒性作用的原因

一般說來,對於老年病人、有其他疾病(例如糖尿病)的病人或原來就有心臟病的病人,心臟毒性最危險。但在生存病人都可能出現抗癌藥心臟毒性,心臟毒性可以發生在治療期間,也可以發生在治療後數月,甚至數年。

心臟毒性作用的診斷

生存病人都可能出現抗癌藥心臟毒性,心臟毒性可以發生在治療期間,也可以發生在治療後數月,甚至數年。

心臟毒性作用的鑒別診斷

細菌性心內膜炎:是一種急性的或常見的亞急性疾病,在瓣膜和心內膜壁形成膿毒性生長血栓,隨後發展為短暫的或持久的菌血症。血栓形成經常波及主動脈瓣,例如:可能因副主動脈狹窄而損害動物的主動脈瓣。形成於瓣上的贅疣易碎並易形成栓子。損害可能改變瓣的結構和功能,可能導致心臟口反流和(或)狹窄,最終出現充血性心衰的癥狀。據報道,在大於4歲的中型和大型雄性犬中,該病有增加的趨勢。

嗜心性病毒感染:常見於病毒性心肌炎,是指人體感染嗜心性病毒,引起心肌非特異間質性炎症。可呈局限性或瀰漫性;病程可以是急性、亞急性或慢性。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多數可完全恢復正常,很少發生猝死,一些慢性發展的病毒性心肌炎可以演變為心肌病。部分患者在心肌疤痕明顯形成後,留有後遺症表現:一定程度的心臟擴大、心功能減退、心律失常或心電圖持續異常。

全身感染中毒癥狀:是由於機體與病原菌相互作用中,由於機體的免疫功能薄弱,不能將病原菌限於局部,以致病原菌及其毒素向周圍擴散,經淋巴道或直接侵入血流,引起全身感染。應從所有感染部位,包括感染的體腔、關節間隙、軟組織和病損的皮膚獲取膿液或體液作革蘭氏染色和培養。血液培養應包括需氧菌和厭氧菌培養,應間隔1小時作2次血培養,每次應從不同部位靜脈切開取血。2次血培養用於菌血症的初期診斷已足夠,但陰性的染色或培養結果不能排除菌血症,特別是以前已接受過抗生素的病人,更不能排除菌血症。這種最起碼2次血培養的標本應取自經過適當準備的靜脈切開部位。此外,還可對痰液,導管插入部位和傷口的標本進行培養。

心包縮窄:慢性縮窄性心包炎多數由結核性心包炎所致。急性化膿性心包炎遷延不愈而成者約佔10%,其他亦可由風濕、創傷、縱隔放療等引起,占極少數。我國導致這方面炎症最多見的原因是結核和化膿性感染其次為黴菌或病毒感染等。X線檢查:心臟陰影大小正常或稍大,心增大可能由於心包增厚或伴有心包積液,左右心緣正常弧弓消失,呈平直僵硬,心臟搏動減弱,上腔靜脈明顯增寬,部分病人心包有鈣化呈蛋殼狀,此外,可見心房增大。

生存病人都可能出現抗癌藥心臟毒性,心臟毒性可以發生在治療期間,也可以發生在治療後數月,甚至數年。

心臟毒性作用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對病人進行監測和處理是確保癌症病人生存,並長期保持良好心功能的關鍵因素。

ADVERTISEMENT

參看

  • 心臟驟停與心肺腦復甦
  • 原發性心臟橫紋肌肉瘤
  • 糖尿病合并低血糖
  • 糖尿病心臟病
  • 糖尿病性腎病
  • 糖尿病和高血壓
  • 老年人糖尿病性心臟病
  • 老年癌症病人的急性感染
  • 高原性心臟病
  • 急性肺源性心臟病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 糖尿病腎病
  •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
  •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
  • 胸部癥狀

心臟毒性作用9331


<< 心臟肥大 心臟刺痛 >>

心臟毒性作用相關圖片

心臟毒性作用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相關疾病

心臟毒性作用
心臟鈍性閉合傷
老年人梅毒性心臟病
穿透性心臟外傷
肺源性心臟衰竭
風濕性心臟病
放射性心臟損害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
冠狀動脈性心臟病
高原性心臟病
腳氣病性心臟病
甲亢性心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