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eczema)是一種常見的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淺層的炎症性皮膚病,一般認為與變態反應有一定關係。其臨床表現具有對稱性、滲出性、瘙癢性、多形性和複發性等特點。也是一種過敏性炎症性皮膚病以皮疹多樣性,對稱分布、劇烈瘙癢反覆發作、易演變成慢性為特徵。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任何部位,任何季節,但常在冬季複發或加劇有滲出傾向,慢性病程,易反覆發作。

概述

濕疹

中醫文獻中記載的「浸淫瘡」、「旋耳瘡」、「繡球風」、「四彎風」、「奶癬」等類似西醫學的急性濕疹、耳周濕疹、陰囊濕疹、異位性皮炎及嬰兒濕疹等 濕疹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炎症性皮膚病,以皮疹多樣性,對稱分布,劇烈瘙癢,反覆發作,易演變成慢性為特徵,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任何部位,任何季節,但常在冬季以後複發或加劇,近年來濕疹的發病呈上升趨勢,這可能與氣候環境變化,大量化學製品在生活中的應用,精神緊張,生活節奏加快,飲食結構改變均有關係。  

癥狀

在早期或急性階段,患處有成片的紅斑,密集或疏散的小丘疹,或是肉眼難見的水皰,嚴重時有大片滲液及糜爛;在亞急性狀態,滲液減少及結痂,患處由鮮紅變暗紅,沒有大片的糜爛;在慢性狀態,滲液更少或完全乾燥而結痂,往往和鱗屑混合而成鱗屑痂,患處顏色更暗或是發十色素沉著,有時色素減少,在皮紋尤其運動程度較大的部位容易發生裂口,長期摩擦搔抓能引起顯著的苔蘚樣化,和神經性皮炎(慢性單純苔蘚)不易區別。 濕疹常有多種形態,容易減輕、加重或複發,邊界一般不太清楚。皮疹容易發生於兩側並或多或少的對稱,根據急性或慢性程度而有紅斑、丘疹、水皰、糜爛、鱗屑、痂、色素增加或減少、皸裂或苔蘚樣化等不同的表現,其中數種表現往往混雜在一起,有時先後發生。如有繼發性感染,還可有膿皰等皮損。

慢性濕疹往往是由急性濕疹經過亞急性階段轉變而成,但這種變化過程沒有明顯的界線,可同時存在著急性、亞急性及慢性的表現。有些病人的初起皮疹已經是慢性濕疹。

急性濕疹主要表現為紅斑、散布或成群的紅色丘疹、肉眼難見的水皰,有繼發感染時可起膿皰,嚴重時滲液較多,露出紅潤潮濕的糜爛面。

急性濕疹可以長久不愈而成亞急性,或是皮損消退後複發。亞急性濕疹的滲出液減少,表面結痂,且鱗屑較多。慢性濕疹可由急性或亞急性濕疹變成,滲液已消失,但有苔蘚樣化及鱗屑痂及色素性變化,劇癢引起強烈搔抓可以以繼發化膿性感染。

皮損的部位不定,可為局限性,也可瀰漫散佈於全身各處,在不同部位可有不同的表現,例如,頭皮濕疹常因化膿性感染而有膿皰瘡樣厚痂,而部濕疹往往是成片紅斑或分散的水皰丘疹,成年男人的鬍鬚處濕疹可像須瘡,軀幹濕疹常是紅斑鱗屑性;乳房濕疹最常見於婦女尤其餵乳母親,奶頭容易皸裂而疼痛;手掌及足底的慢性濕疹因角化過度而像胼胝,皮紋處容易裂開而成皸裂性濕疹;發生於肘窩及膕窩的肢體濕疹常是慢性濕疹,而發生於小腿的墜積性濕疹常是靜脈曲張綜合征的一種表現。肌門、陰囊及女陰濕疹往往肥厚濕爛,肛門周圍易有輻射狀皸裂,病人律往因劇癢而難安眠。甲床溫疹可以妨礙甲生長而使甲板變厚混濁,表面不平並失去光澤,可以伴有化膿性甲溝炎,嚴重時甲板脫失。

錢幣形濕疹是邊界較清楚的成片濕疹,由錢幣到手掌大或更大,又稱盤形濕疹,紅斑,水皰或丘皰疹聚成斑塊,或是結螄脫屑而為局限的亞急性濕疹,引起劇癢,通常發生於手背及於指背側,也可出現於四肢伸側、足背、肩部或臀部等處,往往屢次減輕或加重,特別在寒冷季節中容易複發。

濕疹是常見的皮膚病,遇到有滲出液、紅斑、丘疹、水皰等發癢皮損時,往往要考慮濕疹。和濕疹難區別的是傳染性濕疹樣皮炎、原發刺激性或變態反應性接觸性皮炎、什疹或異位性皮炎。濕疹也常須和念珠菌病、脂溢性皮炎、痒疹、玫瑰糠疹、多形目光疹等病區別。  

分類

濕疹的分類,很多的患者都會認為濕疹只有一種,但是在臨床上根據患者的發病原因、發病時間、皮損特點、主要癥狀等被分為好幾種。在進行治療的時候一定要分清楚自己是哪一種濕疹再進行治療,否則用錯了葯就會造成很多的不良後果。

濕疹的分類

ADVERTISEMENT

濕疹按照病情分為:急性濕疹、慢性濕疹

按照主要的癥狀分為:脂溢性濕疹、乾性濕疹、陰囊濕疹、小兒濕疹、淤積性濕疹、肛門濕疹。

不同的濕疹治療方法也不同,根據病情的發展治療所需要的時間和方式也都不相同,一定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確診治療,才能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  

病理

濕疹的發病是多種因素互相作用所致。  

(一)遺傳因素

某些類型的濕疹與遺傳有密切的關係。  

(二)環境因素

很多研究證實環境因素是濕疹患病率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環境包括群體環境與個體環境,人類的群體環境致病因素是指室外大範圍的空氣、水、土壤、放射源、大面積的致敏花粉植被、大面積的氣傳致敏菌源等。個體小環境是指個體的生活環境,由於人們的生活約2/3的時間在室內,因此,個體小環境對濕疹的影響更加密切。環境因素的影響主要是指日益增多和複雜的環境性變應原,包括:

1、人造織物、人造革品、與衣著有關的印染劑漂白劑、光亮劑、防蛀劑、防霉劑、堅挺劑等現代衣著的環境性變應原。

2、人造食品、方便食品、反季食品,用於食品生產的化肥、農藥、人工飼料、飼料添加劑,用於食品加工的防腐劑、礦氧化劑、香料、色素、催熟劑、增稠劑等,現代飲食環境性變應原。

3、人造建築構件、化學塗料、塑料製品、橡膠製品、人造纖維、膠合劑、防水劑、家用及辦公室電子器材所產生的電磁輻射、居室清潔劑、殺蟲劑的功能現代居住中的環境變應原。

4、化學燃料燃燒所產生的氣體,製造汽車,舟船,飛機的材料,道路的瀝青路面,馬路旁綠化植物的花粉等現代交通的環境性變應原。

5、洗滌劑工廠中製造洗滌劑所有的酶製劑,塑料工廠的甲苯二異氰酸酯,橡膠工廠的乳膠,製藥廠的抗生素及其他化學原料等現代職業的環境變應原。

6、某些現代生活方式有關的環境性變應原,如使用化妝品及貓、鸚鵡等。當人體長期生活在這種不良環境因素影響之下時,可導致免疫功能失調,最終造成對環境的變態反應,從而引起濕疹。  

(三)感染因素

某些濕疹與微生物的感染有關。這些微生物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馬拉色菌、氣源性真菌如交鏈孢霉、分枝孢霉、點青黴、煙麴黴、鐮刀霉、產黃青黴、黑麴黴及黑根霉等。其依據主要有三個面:

1、某些濕疹患者的皮損微生物檢出率較高。

2、皮膚微生物對某些濕疹有致病作用。國內有學者報道在非特應性濕疹皮炎患者皮損中總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檢出率為31.6%,總的細菌檢出率為70.6%,在金黃色葡萄球以外的細菌中,表皮葡萄球菌佔62.7%,溶血型鏈球菌佔1.7%,其他球菌佔19.6%,桿菌佔5.1%。在臨床上無可疑細菌感染的濕疹患者中,急性濕疹皮炎患者皮損金黃色葡萄球菌及總細菌陽性率最高,分別為46.1%,76.9%;均高於慢性濕疹及亞急性濕疹皮炎患者。盤狀濕疹患者皮損金黃色葡萄球菌及總細菌陽性最高,分別為52.9%,100%;均高於其他類型的濕疹。在脂溢性皮炎皮損中馬拉色菌檢出率為81.3%;花斑癬皮損中馬拉色菌檢出率為96.3%;濕疹皮炎皮損中馬拉色菌檢出率為59.7%;而急性濕疹皮損馬拉色菌檢出率為56.3%;手部濕疹皮損馬拉色菌檢出率為47.6%。某些皮膚微生物對濕疹有致病作用。Fujisanva等用交鏈孢霉、雜色麴黴、枸櫞青黴等氣源性真菌的浸出液抗原,在夏季複發或加重的濕疹皮炎患者進行斑貼試驗、皮內試驗及激發試驗。結果皮內試驗速發反應陽性率在濕疹樣皮炎、特應性皮炎患者均高於正常對照組,且以特應性皮炎患者最高,為68.2%,而皮內試驗遲髮型反應(72小時觀察)陽性率在濕疹樣皮炎及特應性皮炎患者均高於正常對照組,以濕疹樣皮炎最高為40%。而斑貼試驗和激發試驗也在一部分患者中獲陽性,結果說明,濕疹性皮炎與氣源性真菌有關,真菌局部接觸也可致皮炎,吸入真菌也可致皮炎的產生。

3、抗微生物治療對某些濕疹皮炎有效。有廣泛滲出皮損的特應性皮炎系統使用抗生素常能收到較好的療效,這是因為患處局部產生了細菌感染。現已明確,馬拉色菌與脂溢性皮炎有關;細菌感染,尤其是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與盤狀濕疹有關,感染皮炎是發生在原發皮膚感染灶周圍的濕疹樣損害,皮損常繼發於原發皮膚感染;皮膚癬菌疹患者有肯定的原發性皮膚癬菌感染,在新發皮損處查不到真菌,皮損隨原發皮膚皮膚癬菌感染灶的消退而消退。  

(四)飲食因素

人類的食物品種極多,一般可分為植物類、動物類、礦物類,在近代的食物中還經常應用一些化學合成的食物如糖精、醋酸、枸櫞酸(檸檬酸)、香精、合成染料等。這些食物可引起食物的變態反應,從而導致濕疹的產生,有文獻報道,在我國容易引起變態反應的食物主要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牛奶、雞蛋等;海產類食物,如蔥、蒜、洋蔥、羊肉等;具有特殊刺激性的食品,如辣椒、酒、芥末、胡椒、姜等;某些生吃的食品,如生蔥、生蒜、生西紅柿,生食的某些殼類果實,如杏仁、栗子、核桃以及某些水果,如桃、葡萄、荔枝、香蕉、菠蘿、桂圓、芒果、草莓等;某些富含細菌的食品,如死魚、死蝦、死螃蟹以及不新鮮的肉類,某些富含真菌的食品,如蘑菇、酒糟、米醋等;某些富含蛋白質而不易消化的食品,如蛤蚌類、魷魚、烏賊等;種子類食品,如各種豆類、花生、芝麻等。這些食物除了引起食物變態反應外,近代食物生化研究發現,在香蕉的皮中可以分離出組胺物質,在香蕉、菠蘿、茄子、葡萄酒、酵母中含有很高的組胺成分,雞肝臟、牛肉、香腸內亦含有相當高的組胺,而導致濕疹的發生。  

(五)藥物因素

藥物因素是某些濕疹,尤其是濕疹型葯疹的最主要的原因。一般來說任何藥物均有引起濕疹性葯疹的可能性,但常見者主要為:1、乙二胺類抗組胺劑如氨茶碱、哌嗪;安息香酊吸入劑;普魯卡因、醋磺已脲;對氨基水楊酸;食物和藥物中偶氮染料;氯噻嗪、氯磺丙脲、甲苯磺丁脲、水合氯醛、氯碘羥、碘化物及有機碘化物,X線造影劑;鏈黴素、卡那黴素、慶大黴素、巴龍黴素、硝酸甘油片、氨茶碱栓劑和鹽酸乙二胺、氨基汞、秘魯香脂、苯左卡因和對氨基苯甲酸甘油、遮光劑、三氯叔丁醇、鹵化羥喹啉霜、碘、硫酸新黴素、硝酸甘油軟膏等。主要引起系統性接觸型藥物性皮炎。②氨苄青黴素、阿莫西林、鎳、肝素及汞主要引起佛狒綜合征。③青黴素、甲基多巴、別嘌醇、吲哚美辛、磺胺、金製劑、喹寧、氯黴素、可樂定與平陽黴素等主要引起內源性接觸性濕疹。

濕疹型葯疹一般具有以下幾個特點:①濕疹型葯疹為後天獲得,雖然和過敏素質與遺傳有密切關係,但藥物過敏不能直接由親體遺傳;②濕疹型葯疹一般均發生於多次藥物接觸後,而絕少發生於首次接觸者;③濕疹型葯疹的首次發病均有潛伏期,一般至少經1周左右,而再次發病則無潛伏期,可以即刻發病;④濕疹型葯疹的激發劑量一般均較低,患者一旦致敏,則往往可由極少量的藥物接觸麗致發作;⑤濕疹型葯疹一般具有典型的癥狀或體征;⑥濕疹型葯疹患者僅見於少數用藥患者。  

(六)其他因素

濕疹的產生尚可由苦悶、疲勞、憂慮、緊張、情緒激動、失眠等神經精神因素及日光、紫外線、寒冷、潮濕、乾燥、摩擦等氣候、物理因素所引起。此外慢性腸胃疾病、慢性酒精中毒、腸寄生蟲以及新陳代謝障礙、內分泌失調等因素皆是濕疹發生的原因。  

分類概述

濕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炎性皮膚病,以皮疹損害處具有滲出潮濕傾向而故名。該病病程遷延難愈、易複發

1 、急性濕疹,發病迅速,皮疹呈多形性。主要表現為紅斑水腫基礎上的丘疹、丘皰疹、水皰、糜爛、滲出、結痂等,損害境界不清,嚴重時可泛發全身,瘙癢劇烈。

2 、亞急性濕疹,為急性炎症減輕後,皮疹以小丘疹、鱗屑和結痂為主,僅有少量的丘皰疹、水皰及糜爛;皮損較為局限,瘙癢仍較劇烈。

3 、慢性濕疹,由急性濕疹、亞急性濕疹反覆發作轉變而來。表現為皮膚粗糙、抓痕、結痂、浸泡肥厚,部分苔蘚樣變、色素沉著,外周可散在有丘皰疹。

4、陰囊濕疹,該病是指局限於陰囊的一種常見皮膚病,其病因多複雜,常可能與局部不清潔、內褲過緊或不透氣(化纖品)或過敏以及某些物理、化學性刺激有關,也可有精神因素有關。該病最突出的表現是陰囊局部奇癢難忍,局部因素搔抓留下抓痕,皮膚輕度糜爛或浸潤肥厚,皮膚皺紋變深而闊。由於奇癢而搔抓導致越抓越癢,病程較長,可影響睡眠和工作。陰囊濕疹的關鍵在於仔細找出病因,針對病因治療而獲根治。 濕疹雖有上述的共同臨床表現,但不同部位的濕疹,其皮損形態也有一定差異。如外耳道濕疹易伴發真菌感染,乳房濕疹常見於哺乳期婦女,常有皸裂而伴疼痛。肛門、陰囊濕疹常因搔抓、熱水皂洗而至急性腫脹或糜爛。小腿部濕疹常致潰爛,不易癒合等。

除上述以外,在臨床上還有部分表現尋常的特殊型濕疹,如繼發於中耳炎、潰瘍、瘺管及褥瘡等細菌性化膿性皮膚病的傳染性濕疹樣皮炎、對自體內部皮膚組織所產生的物質過敏而引發的自體敏感性濕疹。嬰兒濕疹好發於滿月後嬰幼兒期,常對稱發生在手背、四肢伸側及臀部。皮損形狀似錢幣的錢幣狀濕疹。  

治療

基本步驟

1、尋找病因,隔絕致敏源,避免再接觸,禁食酒類及易過敏、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過度疲勞和精神過度緊張,注意皮膚衛生,不用熱水燙洗皮膚,不外用刺激性止癢葯。積極治療全身性疾患。

2、全身治療:西藥以止癢抗過敏為主,可選用抗組胺類藥物,鈣劑。中藥以清熱利濕,疏風清熱、養血疏風潤燥為主。

3:使用純中藥的濕康寧或立濕寧治療,清熱利濕涼血,適用於濕疹的各種類型,尤其是針對慢性濕疹及陰囊濕疹療效很好,20天是一療程,每天3次局部塗擦,若病史較長,建議患者可以搭配口服中藥進行內服調理,可以選擇皮膚病血毒丸、龍膽瀉肝丸,苦參丸等。  

分類治療

中醫在臨床上將濕疹分:濕熱症,血虛風燥症。

中醫建議,濕熱症:一般瘙癢、丘疹型建議止癢抑菌為主可以使用敏迪和佰膚樂濕克中藥配合使用。濕疹患者應避免喝酒、咖啡、辛辣刺激與油炸的食品,飲食應清淡,多吃水果蔬菜。榴槤、芒果、龍眼、荔枝等屬熱性水果少吃,以免病情「火上加油」。患者可多吃綠豆、冬瓜、蓮子、苦瓜等清熱利濕食品。

血虛風燥症:血虛風燥症應注意肝火旺盛,在飲食盡量清淡為主,多吃青菜、芹菜、胡蘿卜、一定注意避免面煙酒,同事可以用一些調理氣血的藥物、止癢潤燥、清熱利濕進、修復皮損進行治療,如佰膚樂濕克純中藥效果顯著。保持心情舒暢、不要便秘等,最重要是過敏的患者盡量不要接觸過敏原。  

療效標準

近期治癒:皮損恢復正常,不癢,或有輕微癢感。

顯效:70%皮損恢復正常,餘下皮損漸趨好轉,伴有輕度瘙癢。

好轉:30%皮損恢復正常,餘下皮損有肥厚或極少液滲出,伴有瘙癢感,但尚能忍受。

無效:局部皮損不到好轉標準,或無改善,甚至惡化。  

中藥治療

皮膚外部營養療法

  皮膚外部營養療法是使用枯礬、爐甘石、苦參、蛇床子、吳茱萸、青黛、蒲公英、土荊皮、蒼朮、黃柏、五倍子、冰片配合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e、琉璃苣油,維生素b6、生物素、鋅和鎂等材料通過納米技術等現代高新技術製成能通過皮膚外部給皮膚供給營養和修復皮膚深層細胞的中藥製劑-王老牌濕康寧。在用此種方法的基礎上同時要改善體質,令機能回復正常。採用的方法包括健脾、化濕、活血、清瀉等,視乎病患的體質而定。從而能達到根治濕疹的目的。   

  用法:按照医生指导使用     主要功能:主治湿疹、亚急性湿疹、慢性湿疹等。     优点:纯中药萃取,性质温和,无刺激,特别适用于阴囊,肛周,乳房等敏感部位的湿疹。      缺点:相对激素类、西药类产品来说,效果来的比较慢。 

1.濕疹中藥方-胃經積熱

【濕疹癥狀】初起丘疹色紅,灰白色鱗屑成斑,小者如豆,大者如錢,日久蔓延,擴大成片。毛髮乾枯,容易折斷,易於剝落,而不疼痛,瘙癢,稍數患者有輕微的紅腫,皮疹,膿瘡,結痂而稍有疼痛。病程纏綿。

【濕疹治法】養血熄風,殺蟲清熱

【濕疹方葯】荊芥10克,白蘚皮15克,當歸10克,大黃10克,防風10克,百部10克,連翹10克

【用法】共炒研極細末,每次6克,飯後兩小時,滾水沖服,每日兩次。

【外洗法】用艾葉一把,加鴿糞一把熬水,溫洗禿瘡後,再用溫水淋洗一次,拭乾。

【濕疹按語】該病由於胃經積熱,化風生蟲所致。故方中以荊芥、防風透散風熱於外;大黃蕩滌胃熱於下;連翹、百部、白蘚皮泄熱殺蟲;當歸養血祛風。

【濕疹方葯】全蟲方 全蟲(打)6克,皂刺12克,豬牙皂角6克,苦參6克,刺蒺藜15克,炒槐花15克,威靈仙12克,黃柏15克,白蘚皮15克,川軍15克

【用法】久煎,一日劑,每兩服。忌食辛辣

2.濕疹中藥方-脾虛化熱

【濕疹癥狀】皮膚濕疹,以四肢為多,開始散在全身,以後逐成片狀增多,瘙癢,搔破後流黃水,無發熱,飲食尚佳,睡眠不實,大小便正常,舌質正常,苔黃膩,脈陳弦細數。

【濕疹治法】養血清熱,祛風除濕

【濕疹方葯】歸尾5克,赤芍6克,乾地黃9克,川弓5克,丹皮6克,何首烏9克,胡麻仁5克,黃柏6克,白蒺藜9克,苦參6克,蟬蛻3克,紅花3克,蛇蛻3克

【用法】一日劑,水煎,分兩次服。忌辛辣腥發之物

【濕疹按語】此型濕疹,以四肢為多,四肢為諸陽之本,脾主四末,並主肌肉,其病因由脾弱生濕,濕聚生熱,熱則生風,風濕博結,發於皮膚,四肢尤甚,所以治以養血,清熱、祛風、除濕之法。

3.濕疹中藥方-血熱外感

【濕疹癥狀】周身疹點細小堅硬為粟,質白根紅,瘙癢異常,抓破則有黃色水液浸淫蔓延,癢極則膚紅髮熱,舌紅苔黃,脈滑數。

【濕疹治法】疏風祛濕,敗毒瀉火

【濕疹方葯】金銀花30克,土茯苓30克,蒲公英30克,紫花地丁30克,白蘚皮15克,野菊花10克,炒黃柏10克,炒黃苓10克,干生地10克,連翹10克,蟬蛻10克,荊芥3克

【用法】濃煎,分三次服。三劑為一個療程。瘡愈後則停服,未痊癒可續服三劑。如經數月或一年後再發時,可照方再服

【濕疹按語】方中以金銀花、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清熱敗毒而消腫;生地、黃苓、黃柏、連翹清熱涼血瀉火,並能燥濕;土茯苓、白蘚皮祛風除濕;蟬蛻、荊芥疏風散熱。

4.濕疹中藥方-風濕蘊毒

【濕疹癥狀】皮損肥厚,粗糙,乾燥,脫屑,皮紋增寬加深,色素沉著、苔蘚樣明顯,瘙癢無度,色薄白苔少,脈細數。

【濕疹治法】熄風止癢,除濕解毒

【濕疹方葯】全蟲方 全蟲(打)6克,皂刺12克,豬牙皂角6克,苦參6克,刺蒺藜15克,炒槐花15克,威靈仙12克,黃柏15克,白蘚皮15克,川軍15克

【用法】久煎,一日劑,每兩服。忌食辛辣

【濕疹按語】方中全蟲性辛、甘、平。有毒。入肝經,走而不守,能息內外表裡之風;皂刺幸散溫通,功能消腫托毒,治風殺蟲;豬牙皂角能通肺及大腸之氣,滌清胃腸積滯,消風止癢散毒。蓋「熱」性散,「毒」性聚,若欲祛其濕毒,非攻發內托幸揚不得消散,而全蟲、皂刺、豬牙皂角三者為伍,既能熄風止癢,又能托毒攻伐,對於頑固蘊久深在之濕毒作癢,用之最為相宜。白蘚皮性寒善行,味苦性燥,清熱散風,燥濕止癢,協同苦參以助全蟲祛除表淺外風蘊濕而止癢;刺蒺藜辛苦溫,祛風「治諸粉病瘍」、「身體風癢」有較好的止癢作用;刺蒺藜協同祛風除濕通絡的威靈仙,能夠輔佐全蟲祛除深在之風毒蘊濕而治頑固性的瘙癢。另外脾胃氣滯則蘊濕,濕蘊日久則生毒,頑濕聚毒,客於皮膚則瘙癢無度,故方中佐以炒枳殼、黃柏、炒槐花,旨在行氣清腸胃之結熱,以期調理胃腸,清除濕熱蘊積之根源,標本兼顧,寓意較深。川軍能活血破瘀,少用則瀉下,多用反而厚腸胃,與諸葯相配合,不但止癢功效增強,而且可以促進肥厚皮損的消退。

濕熱型:

【證見】 皮膚可見紅斑、腫脹、丘疹、水皰、膿皰、糜爛,滲液較多,浸淫成片,瘙癢較劇烈。可伴有發熱,疲乏倦怠,或有腹痛,便秘或腹瀉,小便短赤。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或弦滑數。

【治法】 清熱利濕,佐以祛風。

【方葯】

1.主方 萆薢滲濕湯(高秉鈞《瘍科心得集》)加減 處方:萆薢15克,薏苡仁、土茯苓、滑石、魚腥草各30克,牡丹皮、澤瀉、通草、防風、黃柏各12克,蟬蛻6克。水煎服,每日劑。 便秘者,加大黃12-15克(後下)。濕熱較盛者,加龍膽草、梔子各12克。劇癢者,加浮萍9克、白蒺藜15克。

2.中成藥龍膽瀉肝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

風熱型:

【證見】 皮膚見紅斑、丘疹、鱗屑、結痂,或有少量滲液。舌質紅,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

【治法】 疏風清熱,佐以利濕。

【方葯】

1.主方消風散(陳實功《外科正宗》)加減 處方:荊芥、防風、牛蒡子、苦參各12克,蟬蛻9克,生地黃25克,生石膏30克(先煎),魚腥草30克,金銀花15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l劑。 瘙癢較劇者,加浮萍9克、白蒺藜15克。滲液偏多者,加土茯苓30克、木通12克。

2.中成藥

(1)銀翹解毒顆粒(根據銀翹散原方配製成的沖劑),口服,每次-2包,每日~3次,溫開水溶解後服。

(2)防風通聖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

血虛風燥型【證見】 患部皮膚增厚,表面粗糙,或呈苔蘚樣變,色素沉著,脫屑,或見頭暈乏力,腰酸肢軟。舌質淡紅,苔薄白,脈緩或濡細。

【治法】 養血祛風。

【方葯】

1.主方當歸飲子(陳實功《外科正宗》)加減

處方:當歸、防風各12克,川芎、荊芥各9克,白芍、何首烏、丹參、白蒺藜各15克,生地黃25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可復渣再煎服,每日l劑。

瘙癢難眠者,加珍珠母、生牡蠣各30克(先煎),夜交藤、酸棗仁各15克。某一階段見糜爛、滲液者,加萆薢15克、土茯苓30克、澤瀉12克。

2.單方驗方:千斤首烏湯(吳光榮診所《外科學》)

處方:千斤拔30克,何首烏15克,烏豆衣12克,當歸、蟬蛻、苦參、白鮮皮各9克。水煎服,可復渣再煎服,每日l劑。  

濕疹藏藥方

【方名】西藏紅花露

【組成】藏紅花60克、天山雪蓮30克、紅景天30克、藏菖蒲20克、藏紫草20克、藏茴香20克雌黃少許

【製作】高度草原青稞酒密封浸泡3個月。

【方法】用藥棉蘸藥酒擦拭患處, 每日3次,3日見效 7日可痊癒

【備註】當前藏葯對此類皮膚病頑疾的治療效果十分顯著,並具有安全、快速、除根、不複發等特點

傳統偏方及民間實用方

1:藥酒療法

處方:豆薯子(又稱地瓜子、土瓜)100克,75%酒精500毫升。

用法:葯炒黃、研碎,放酒精中浸泡48小時候,濕敷患處。日2次,每次20分鐘。該品有毒,不可內服。

療效:用藥1~3周,治癒率達100%

2:非藥物療法

品名:馬鈴薯100克

用法:洗凈,去皮,磨成泥狀,貼敷患處0.5厘米厚,紗布包紮,日換3次。

療效:敷藥7天,治癒率達100%。對滲透性濕疹效果尤佳。  

民間偏方

1.濕疹(皮膚起紅點、水泡、發癢):用綠豆3兩炒焦研成粉,用醋調勻塗患處,一日二次,連塗一星期可根治。忌花椒、胡椒。 2.玉米須治療濕疹 用料:玉米須適量。 製作用法:將玉米須燒灰存性,研為未,以香油調拌,外敷患處。 功效:清利濕熱,治療濕疹。 3.山羊鬍散治濕疹 用料:山羊鬍一小撮。 製作用法:將山羊鬍燒成灰,用香油調成糊狀。搽患處,一般10內即愈。

功效:用治濕氣,濕疹。  

濕疹驗方

方劑名稱:竭麝通聖散

材料:物血竭、麝香、冰片、青黛、黃芪、豬苓等

用法:服用湯藥或者口服散劑,一日劑

功效:祛濕熱、清血毒  

治療濕疹藥方七則

1.青黛、滑石粉、賞柏各15克,冰片9克。共研細末,用麻油調糊狀,外塗患處,1日 3次。治療急性濕疹有良效。

2.枯礬10克,爐甘石30克,冰片6克,苦參15克,共研細末備用,外敷患處,1日2次,治療陰囊濕疹有良效。

3.蒲黃研末,將粉直接撒在濕疹處,外用紗布包紮,1日1次。

5.滑石、爐甘石各50克。冰片10克,艾葉15克。共研末,裝入廣口瓶內備用,撒在濕疹上,外用消毒紗布包紮。

6.苦參研末,紫皮大蒜掐爛成泥外敷患處,1日3次。冶慢性濕疹效佳。

7.茄子1個,雄黃、枯礬各15克,先將茄子挖一個小孔,將上藥灌入孔內後封口,用草木灰火烤,將茄子烤軟,枯礬、雄黃滲透到茄肉內,再將茄子放患處輕輕磨擦5~10分鐘。一般邊擦邊止癢,治急性濕疹有良效。  

外治藥方

濕疹除內服用藥(食)外,同時配合外治法,療效會更好。外治方:

(1)紫草油:紫草9克,用香油適量炸焦,待油成紫色撈出紫草即可,每日數次,用油塗患處 。

(2)雞蛋餾油:雞蛋7個,煮熟取蛋黃,鍋內放麻油50~100克,文火將蛋黃內油熬出,待蛋 黃呈焦糊狀即可,取油頻塗患處。

(3)烏賊骨適量研細粉,散敷濕疹處,每日數次,適用於有滲出者。

(4)文蛤散:文蛤100克,川椒50克,輕粉3克。將文蛤打成細塊,炒至金黃,入川椒同炒至 黑色,以起煙為度,入密封罐內封存。第二日加入輕粉,共研細末。香油調搽。

(5)佰膚樂濕克膏:苦參、蛇床子、青黛、蒼朮、黃柏、五倍子六大國葯及獨家保密方,針對各型濕疹(慢性濕疹、急性濕疹)。每日兩次、最好配合血毒丸、濕毒清、黃連上清丸相加減,療效果更加獨特!

(6)柴胡膏:柴胡30克、香仁2克、白菊花3克、連翹3克、甘草3克、青黛30克。研磨,百凡士林伴成膏狀,直接上藥塗擦,清熱利濕涼血。適用於慢性濕疹乾裂和感染者。

(6)包雲膏:松香末60克,硫磺末30克,研勻,麻油拌成糊狀,攤於紗布上捲成如指頭粗條 ,用線紮緊,再入麻油中泡1天,取出。用火點一頭,下用粗碗接著。布灰陸續剪去,取所 滴藥油,浸冷水中一夜,外搽用,尤適合伴局部感染者。 (6)土豆洗凈,切碎搗爛,敷患處,用紗布包紮,每晝夜換藥2~3次。

(7)羌月乳膏 各醫院有售 [成 份]月見草油、羌活提取物。輔料為維生素E、硬脂酸、凡士林、羊毛脂、甘油、三乙醇胺。功效:祛風,除濕,止癢,消腫。適用於亞急性濕疹,慢性濕疹。

外用,塗於患處,一日~3次。[注意事項]1.對該品過敏者禁用。2.避免接觸眼睛。3.皮損處有糜爛、滲液者不宜使用。4.用藥部位如有燒灼感、瘙癢、紅腫等應停止用藥,以清水洗凈,必要時應向醫師諮詢。

各種濕疹的外治法

1.急性濕疹

(1)早期見紅斑、丘疹、丘皰疹、水皰,而未見糜爛、滲液者,可用石珍散或二妙散、六一散等外撲,或用三黃洗劑、爐甘石洗劑外塗。

(2)紅腫、糜爛、滲液多者,宜用下述中藥或中草藥煎水待冷濕敷。常用中藥、中草藥:黃柏、地榆、野菊花、蒲公英、金銀花葉、側柏葉、苦參、九里明、三椏苦、黑面神、火炭母等。選5-6味各30克,或用皮膚外洗二方,煎水冷濕敷,也可用綠茶葉水濕敷。

(3)濕敷間歇期,或經濕敷滲液已明顯減少者,可外塗青黛散油或二妙散油,也可外塗爐甘石洗劑。

2.亞急性濕疹常選用皮膚外洗一方或皮膚外洗二方水煎外洗,必要時(滲液較多者)也可濕敷。並可選用三黃洗劑、爐甘石洗劑、二妙散油或青黛散油外搽,或用石珍散水調外搽。

3.慢性濕疹可選用皮膚外洗一方或皮膚外洗二方水煎外洗,並選用5%~10%硫黃軟膏、5%一10%黑豆餾油軟膏或青黛膏外搽。  

外用藥方補充

1.加味蛇床子方(外用)

組成:蛇床子60克,苦參、明礬、威靈仙各15克,地膚子24克,黃柏20克,冰片10克,白蘚皮、透骨草各30克。

加減:滲液明顯加石榴皮、五倍子;紅腫酸痛加蒲公英、蚤休;瘙癢明顯加艾葉、花椒。

用法:上藥煎取葯汁,每煎1次加冰片5克,乘熱熏洗陰囊處10~20分鐘,待葯稍涼後徐徐洗皮損處,每日劑,水煎,早晚各洗1次。

療效:共治療240例,近期治癒189例,好轉32例,無效19例,總有效率為92.1%。

2.坐浴方(外用)

組成:苦參、白鮮皮、蛇床子、露蜂房各30克,大黃、白芷、紫草各15克,五倍子12克,花椒10克,冰片(另包)、芒硝(另包)各6克。

用法:以上中藥除另包外,先用冷水浸泡20分鐘,煎煮取汁約1000毫升,倒人盆內,加人冰片、芒硝各少許拌均勻,待水溫後坐浴浸泡20分鐘左右,早晚各1次。

療效:共治療123例肛門濕疹,其中除25例局部感染嚴重加用抗過敏、補鈣、局部換藥與封閉等輔助療法外,余均只用坐浴法,次數最短7天,最長25天,總有效率為94.5%。

3.(外用)

組成:氯黴素片1.5克,強的松片30毫克,異丙嗪片O.15克,苯海拉明0.15克,滑石粉、黃連粉各4克。

用法:將上藥共研細粉末,急性濕疹先用冷開水洗去黃痂滲液,後用六合粉外搽,每日~2次;慢性濕疹亦先用冷開水洗凈患處,再用適量醫用凡士林或雪花膏與1劑粉劑調勻後塗搽患處,每日~2次。

療效:此方治療急性濕疹患者352例,用藥1次痊癒者58例,2~4次痊癒者294例;治療慢性濕疹148例,用藥2~4次痊癒者63例,4~15次痊癒者85例。

4.濕疹外洗方

組成:生大黃、川連、黃柏、苦參、蒼耳子各10克。

加減:滲出液多者加枯礬10克。

用法:將上藥水煎後濾液熏洗患處,每日3次。

療效:共治50例嬰兒濕疹,用藥1天治癒者25例,2天治癒者23例,3天治癒者2例,50例全部有效。  

內服藥方

以下藥方僅作參考。

1)內服撲爾敏,撲爾敏0.35毫克/公斤體重/日,分~4次口服(用量僅供參考,最好諮詢醫生的意見,根據孩子的體重決定服藥量)。

2)0.2%苯海拉明糖漿1~2亳升/公斤體重/日,分~4次口服。這種葯是抗過敏的,用量很小:雖然有些擔心,可迫於孩子的情況嚴重,我就用了,未見不妥。

3)白鮮皮、苦參、防風、蟬衣各5克,水煎服。每日劑,日服2次。

4)鮮車前草、鮮生地、野菊花各5克,水煎服。每日劑,日服2次。

5)用等量胡蘿卜和蘋果煮水喝(媽媽喝),結果喝了幾天寶寶的小臉就見好了,堅持了兩周,寶寶就好了。  

辨證論治

濕熱型【證見】 皮膚可見紅斑、腫脹、丘疹、水皰、膿皰、糜爛,滲液較多,浸淫成片,瘙癢較劇烈。可伴有發熱,疲乏倦怠,或有腹痛,便秘或腹瀉,小便短赤。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或弦滑數。

【治法】 清熱利濕,佐以祛風。

【方葯】

1.主方 萆薢滲濕湯(高秉鈞《瘍科心得集》)加減 處方:萆薢15克,薏苡仁、土茯苓、滑石、魚腥草各30克,牡丹皮、澤瀉、通草、防風、黃柏各12克,蟬蛻6克。水煎服,每日劑。 便秘者,加大黃12-15克(後下)。濕熱較盛者,加龍膽草、梔子各12克。劇癢者,加浮萍9克、白蒺藜15克、黃芪10克。

2.中成藥龍膽瀉肝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

風熱型【證見】 皮膚見紅斑、丘疹、鱗屑、結痂,或有少量滲液。舌質紅,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

【治法】 疏風清熱,佐以利濕。

【方葯】

1.主方消風散(陳實功《外科正宗》)加減 處方:荊芥、防風、牛蒡子、苦參各12克,蟬蛻9克,生地黃25克,生石膏30克(先煎),魚腥草30克,金銀花15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l劑。 瘙癢較劇者,加浮萍9克、白蒺藜15克。滲液偏多者,加土茯苓30克、木通12克。

2.中成藥

(1)銀翹解毒顆粒(根據銀翹散原方配製成的沖劑),口服,每次-2包,每日~3次,溫開水溶解後服。

(2)防風通聖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

血虛風燥型【證見】 患部皮膚增厚,表面粗糙,或呈苔蘚樣變,色素沉著,脫屑,或見頭暈乏力,腰酸肢軟。舌質淡紅,苔薄白,脈緩或濡細。

【治法】 養血祛風。

【方葯】

1.主方當歸飲子(陳實功《外科正宗》)加減

處方:當歸、防風各12克,川芎、荊芥各9克,白芍、何首烏、丹參、白蒺藜各15克,生地黃25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可復渣再煎服,每日l劑。

瘙癢難眠者,加珍珠母、生牡蠣各30克(先煎),夜交藤、酸棗仁各15克。某一階段見糜爛、滲液者,加萆薢15克、土茯苓30克、澤瀉12克。

2.單方驗方:千斤首烏湯(廣州中醫學院《外科學》)

處方:千斤拔30克,何首烏15克,烏豆衣12克,當歸、蟬蛻、苦參、白鮮皮各9克。水煎服,可復渣再煎服,每日l劑。

治療濕疹【證見】治療濕疹的中藥配方一:濕熱證。多見於急性濕疹。表現為皮膚發紅,出現丘疹,或小米粒狀紅疹,頂端起水泡,癢,抓破後流水,浸淫成片,可結痂,伴口乾少飲,小便色黃,苔黃膩,舌質紅,脈滑數。治宜清熱祛濕,可從下列方中選用:

1.黃芩6-10克,黃柏10克,蒼朮10克,苦參12克,車前草15克,豬苓10克,水煎服。

2.土茯苓15-20克,苡米30克,木通10克,蒲公英20克,甘草3克,水煎服。

3.苦參50克,蛇床子30克,蒼耳子15克,水煎取藥液洗患處。

4.黃連10克,黃岑10克,煅石膏10克,煅甘石12克,冰片0.5克,共為細末混合備用。如皮膚糜爛流水則將葯末撒在患處,流水不多或沒破不流水時用香油調勻後外敷。

5.鮮馬鞭草100克,水煎取藥液,放冷後洗患處。⑥鮮馬齒莧200克,水煎後取藥液,濕敷患處。對皮膚糜爛流黃水者用之。  

中醫治療

風盛型 

[臨床表現] 皮膚泛發潮紅,遇風癢甚且腫脹,舌質紅,脈浮弦。 

[食療葯膳]

1、芹菜湯:芹菜250克,煎湯,吃菜飲湯,連續服用。 

2、蒼耳子防風紅糖煎:蒼耳子60克,防風60克,紅糖25克。將蒼耳子、防風加水濃煎熬膏,加紅糖,每次湯匙,開水沖服。 

熱盛型 

[臨床表現] 皮損紅腫流水,瘙癢劇烈,尿黃、便秘,舌質紅,苔黃,脈弦數。 

[食療葯膳]

1、綠豆苡米海帶湯:綠豆凹克,苡米30克,海帶20克,水煎,加紅糖適量服。每日-2次。 

2、白菜根湯:白菜根200克,銀花20克,紫背浮萍20克,土茯 20克,水煎,加適量紅糖調服,每日-2次。 

3、白菜蘿卜湯:新鮮白菜100克,胡蘿卜100克,蜂蜜20毫升。將白菜、胡蘿卜洗凈切碎,按2碗菜1碗水的比例,先煮開水後加菜,煮5分鐘即可食用,飲湯時加入蜂蜜,每日2次。

(3)虛實夾雜證:多為血虛脾弱與濕熱夾雜,見於慢性濕疹。該證表現為濕疹日久不愈,皮膚粗糙變厚,抓破可流黃水,患處皮膚色暗滯,身倦乏力,苔膩,舌質淡嫩且胖,脈緩。治宜健脾養血,兼以清利,

可選用:①白朮10克,雲苓15克,當歸10克,丹參15克,白芍10克,生地15克,地膚子15克,苡米30克,水煎服。②松香、枯礬、雄黃、黃丹各等份,共研細末,過篩,將藥粉用麻油調勻,外敷於患處。  

中醫食療

濕疹為常見皮膚病。它是一種變態反應性疾病。古人稱之為「浸淫瘡」、「旋耳瘡」、「繡球風」、「奶癬」等,其癥狀均為濕疹表現。

中醫認為該病主要與濕邪有關,濕可蘊熱,發為濕熱之證,久之濕則傷脾,熱則傷陰血,而致虛實夾雜之證。急性濕疹多見濕熱之證,慢性濕疹多為虛實夾雜之證。治療應內服藥和外用藥同用,採用濕康寧配合皮膚病血毒丸一塊使用,達到根治的目的。患濕疹病人可常食用有祛濕或清熱祛濕的食品,如苡米和冬瓜煮湯食用,或飲用青瓜、絲瓜湯亦有輔助治療作用。該病中醫治療效果較好,濕疹表現以紅斑、水泡、滲出、糜爛、瘙癢、丘疹為特點。由於濕邪存在,故反覆發作。

(1)濕熱證:多見於急性濕疹。表現為皮膚發紅,出現丘疹,或小米粒狀紅疹,頂端起水泡,癢,抓破後流水,浸淫成片,可結痂,伴口乾少飲,小便色黃,苔黃膩,舌質紅,脈滑數。治宜清熱祛濕,可從下列方中選用:①黃芩6-10克,黃柏10克,蒼朮10克,苦參12克,車前草15克,豬苓10克,水煎服。②土茯苓15-20克,苡米30克,木通10克,蒲公英20克,甘草3克,水煎服。③苦參50克,蛇床子30克,蒼耳子15克,水煎取藥液洗患處。④黃連10克,黃岑10克,煅石膏10克,煅甘石12克,冰片0.5克,共為細末混合備用。如皮膚糜爛流水則將葯末撒在患處,流水不多或沒破不流水時用香油調勻後外敷。⑤鮮馬鞭草100克,水煎取藥液,放冷後洗患處。⑥鮮馬齒莧200克,水煎後取藥液,濕敷患處。對皮膚糜爛流黃水者用之。

(2)虛實夾雜證:多為血虛脾弱與濕熱夾雜,見於慢性濕疹。該證表現為濕疹日久不愈,皮膚粗糙變厚,抓破可流黃水,患處皮膚色暗滯,身倦乏力,苔膩,舌質淡嫩且胖,脈緩。治宜健脾養血,兼以清利,可選用:①白朮10克,雲苓15克,當歸10克,丹參15克,白芍10克,生地15克,地膚子15克,苡米30克,水煎服。②松香、枯礬、雄黃、黃丹各等份,共研細末,過篩,將藥粉用麻油調勻,外敷於患處。  

其他方法

穴位注射

(一)取穴

主穴:分組。1、足三里、曲池;2、長強。

(二).治法

藥液:第一組穴用維生素B12(0.1毫克)注射液;第二組穴用非那根(12.5毫克)加維生素B1(50毫克),主要用於陰囊濕疹。

以5號齒科針頭,刺入穴位得氣後。第一組穴每穴注射入藥液1毫針,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第二組穴,將藥液全部注入長強穴,3日1次,2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以上述第一組穴治療50例頑固性濕疹,結果顯效以上佔84%,總有效率達96%[2];第二組穴治療頑固性陰囊濕疹35例,結果治癒26例,有效6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1.4%[3]。一般而言,以病程短者效果佳[3]。

體針

(一)取穴

主穴:濕疹點。

(二)治法

先找尋濕疹點,令患者背向光亮處,在背部仔細尋找出低於皮膚,灰色發亮,針頭大,散在的小點,此即濕疹點。找到後,用左手拇、食、中指捏提皮膚,右手持一寸長的毫針,直刺該點,進針七、八分,小兒可淺刺,進針後提插二、三下,快速出針不留針,每次可針10~15個濕疹點。每日或隔日1次。另可配合服用維生素C200毫克,異丙嗪50毫克,強的松10毫克(小兒酌減),每日3次。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共治476例,治癒433例,治癒率達90.9%[4]。

穴位注射(之二)

(一)取穴

主穴:分組。1、曲池、足三里、肺俞、三陰交、血海;2、箕門。

(二)治法

第1組穴用於治療全身性濕疹,每次選2穴,交替按順序輪用。用10毫升注射器,先抽2.5%拘櫞酸鈉注射液0.6毫升,再抽患者自身靜脈血液6毫升,立即搖勻,得氣後注入所選穴位。每周1次為一療程。第2組穴用治陰囊濕疹,雙箕門穴交替選用,以當歸注射液於得氣後注入,注畢艾灸15分鐘。每日~2次,20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共治療全身性濕疹46例,痊癒40例,有效4例,無效2例,有效率為95.7%[6];陰囊濕疹42例,有效24例,好轉13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為88.1%[7]。

電針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皮損區(下同)。

(二)治法

以酒精消毒皮損區後,毫針由皮損邊緣刺入皮下組織,針的方向與皮面平行,針刺數目按每塊皮損大小不同,用2~6根不等。然後接通電針儀,用疏密波,頻率20次/分,強度可逐漸增大,至病人感覺適度為止。每次電針20分鐘,每日或隔日1次,10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3~5天。

(三)療效評價

共治療慢性濕疹26例(內包括神經性皮炎患者),治癒8例,顯效14例,有效4例,總有效率達100%[5]。

耳針

(一)取穴

主穴:分組。1、肺;2、對耳輪(耳廓區域)。

配穴:神門、內分泌、交感。

(二)治法

第1組穴和配穴用毫針刺法,每次取1~3穴。先將浸濕3%硫酸鋅的襯墊緊貼於皮上,依次接電極板,蓋以塑料布並用膠布固定。術者將毫針刺入耳穴,接通直流電針儀,負極接耳針,正極接極板;治療15分鐘後,交換極性,再治療5分鐘,日1次,6次為一療程。第2組用刺血法,雙側均取,用左手固定施治之耳廓,使對耳輪部充分暴露,用右手持鋼筆式緊握{10}針(或三棱針)針柄,按對耳輪弧形切線的垂直方向,用針頭於對耳輪輕輕劃割,長度小於5毫米,劃痕間距2毫米,使之微微出血,再用消毒棉覆蓋創面,約3~4小時後去掉,血痂待其自然脫落。

(三)療效評價

以第1組治65例,痊癒45例,顯效9例,有效13例,無效4例,有效率93.8%[8];第2組治療12例,全部治癒,痊癒率達100%[9]。

刺血

(一)取穴

主穴:肺俞、委陽。

(二)治法

令患者取俯卧位,暴露後背上部和雙腿。先以三棱針點剌肺俞,然後擠壓穴區出血,即在其上拔罐。之後,再點剌委陽出血加罐。每穴留罐10~15分鐘。隔日1次,3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共治手部頑固性濕疹38例,痊癒26例,有效10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4.7%[10]。

皮膚針

(一)取穴

主穴:大椎、膀胱經線(大杼至白環俞段)。

配穴:血海、風市、阿是穴。

(二)治法

主穴必取,配穴酌加,慢性患者應加阿是穴。令患者取俯卧位或端坐位,以皮膚針自上而下彈剌,重點為背腰段,叩剌強度中等,至皮膚潮紅為度。穴區可在直徑1cmm內反覆叩剌至潮紅。阿是穴可從外向內圍剌,法同上。每日1次,5~10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共治40例,臨床痊癒28例,顯效8例,有效3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97.5%[11]。

食療

(1)薏米紅豆煎:薏米30克,紅小豆15克,加水同煮至豆爛,酌加白糖,早晚分服。

(2)馬齒莧煎:鮮馬齒莧30~60克,水煎,每日分數次服用,並可配合外洗。

(3)冬瓜湯:帶皮冬瓜250克,切塊,煮湯食用。

(4)黃瓜煎:黃瓜皮30克,加水煎煮沸3分鐘,加糖適量,1日3次,分服。

(5)綠豆海帶粥:綠豆30克,水發海帶50克,紅糖適量,糯米適量。水煮綠豆、糯米成粥, 調入切碎的海帶末,再煮3分鐘加入紅糖即可。  

預防

濕疹特別是慢性者,大都通過經年累月的治療未獲痊癒,患者常常失去信心。其實,濕疹不是「不治之症」,由於此病發病原因極為複雜,給治療帶來困難。患者應該與醫生合作,建立治癒信心,儘可能避免各種可疑致病因素,如熱水洗燙、過多使用肥皂、用力搔抓及外用藥不當等。生活上注意避免精神緊張、過度勞累,食物中勿食辣椒、魚、蝦、蟹或濃茶、咖啡、酒類,衣被不宜用絲、毛及化纖等製品,平時保持大便通暢,睡眠充足,冬季注意皮膚清潔及潤澤。這些都可減少濕疹的複發。

濕疹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炎症性皮膚病。以皮疹多樣性,對稱分布、劇烈瘙癢、反覆發作、易演變成慢性為特徵。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任何部位,任何季節,但常在冬季複發或加劇。

濕疹臨床癥狀變化多端,根據發病過程中的皮損表現不同,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三種類型。

急性濕疹的損害多形性,初期為紅斑,自覺灼熱、瘙癢。繼之在紅斑上出現散在或密集的丘疹或小水皰,搔抓或摩擦之後,搔破而形成糜爛、滲液面。日久或治療後急性炎症減輕、皮損乾燥、結痂、鱗屑,而進入亞急性期。

慢性濕疹是由急性、亞急性反覆發作不愈演變而來,或是開始時即呈現慢性炎症,常以局限於某一相同部位經久不愈為特點,表現為皮膚逐漸增厚,皮紋加深、浸潤,色素沉著等。主要自覺癥狀是劇烈瘙癢。

濕疹雖有上述的共同臨床表現,但不同部位的濕疹,其皮損形態也有一定差異。如外耳道濕疹易伴發真菌感染,乳房濕疹常見於哺乳期婦女,常有皸裂而伴疼痛。肛門、陰囊濕疹常因搔抓、熱水皂洗而至急性腫脹或糜爛。小腿部濕疹常致潰爛,不易癒合等。

除上述以外,在臨床上還有部分表現尋常的特殊型濕疹,如繼發於中耳炎、潰瘍、瘺管及褥瘡等細菌性化膿性皮膚病的傳染性濕疹樣皮炎、對自體內部皮膚組織所產生的物質過敏而引發的自體敏感性濕疹。嬰兒濕疹好發於滿月後嬰幼兒期,常對稱發生在手背、四肢伸側及臀部。皮損形狀似錢幣的錢幣狀濕疹。

可預防濕疹的4種蔬菜

適當多吃以下三種蔬菜有助預防和治療濕疹:

1、苦瓜 苦瓜內含奎寧。具有清熱解毒、祛濕止癢之功。可用於治療熱毒、癤瘡、痱子、濕疹等病症。

2、番茄 番茄內含豐富的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煙酸,維生素E;還含有蘋果酸、檸檬酸,鈣、磷、鐵及番茄碱等物質。具有生津止咳、健胃消食、涼血平肝、清熱等功效。番茄中的果酸對維生素C有保護作用,故而能有效地補充維生素C;番茄碱有抑菌消炎、降低血管通透性作用,所以外用番茄汁治療濕疹可起到止癢收斂的作用。

3、韭菜 韭菜內含胡蘿卜素、維生素B:、維生素C及鈣。磷、鐵、蛋白質、纖維素等。韭菜還有解毒祛濕的功效,故韭菜汁外搽可治濕疹。

4、芹菜 內含豐富的纖維、維生素B2及維生素C,還有大量的礦物質、微量元素、芹菜具有化濕、利濕等功效,可有效防治濕疹的複發。  

並發疾病

除了常見的金黃色葡萄球菌皮膚感染外,比較少見的像是單純皰疹病毒感染、疣、或是傳染性斑塊。有一些小朋友如果對食物或是環境中的某樣東西過敏,有時也會加重濕疹的癥狀。  

皮膚護理

濕疹發病後,其患處皮膚特徵,可發生於任何部位,常見於面部、耳後、四肢屈側、乳房、手部、陰囊等處,對稱分布。自覺劇烈瘙癢,皮損多形性、紅斑、丘疹、丘皰疹或水皰密集成片,易滲出,境界不清,周圍散布小丘疹、丘皰疹,常伴糜爛、結痂,如繼續發展感染,可出現膿包或濃痂。中吉皮膚病醫院的專家提醒:濕疹患者在治療病情的同時,也要注意起居皮膚的護理。

起居護理要注意皮膚衛生,勤剪指甲,避免搔抓及肥皂、熱水燙洗;內衣應全棉,勿過度保暖,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和精神過度緊張,保證充足的睡眠。要進行適度的運動和鍛煉以增強機體抵抗力,同時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保持大便通暢,生活有規律。

硫柳汞是一種含有汞的有機化合物,是極易致皮膚濕疹的一種物質,硫柳汞長期以來一直被廣泛用於化妝品、生物製品及藥物製劑中,包括許多疫苗的防腐劑等。它還存在各種消毒液中,如洗手液、沐浴液、洗衣粉等日常用品,因此接觸後容易引起手部濕疹、軀幹和四肢濕疹,面部濕疹。

濕疹患者注意起居皮膚的護理工作很重要,利於濕疹的治療,還可以減少濕疹的發作。濕疹患者的在治療期間,應對加對自己所用的物品多加註意,不要因使用不當的物品而引起濕疹的發作。  

日常調理

1.當皮損泛發或繼發感染或引發全身紅皮時,請到醫院就診,必要時住院治療。

2.濕敷的注意事項:(1) 急性濕疹適宜冷濕敷,亞急性濕疹偏於急性皮損表現適用冷濕敷,偏於慢性期皮損時可用溫濕敷,慢性肥厚性皮損適宜熱罨包方法。(2)濕敷的面極不能過大,水腫明顯、滲出明顯時可做持續濕敷。

3.儘可能尋找致病或誘發加重的原因,如食物、吸入物變應原檢查,斑貼試驗,也不能忽略對工作環境、生活習慣、思想情緒、性格偏好等方面因素的了解與分析

4.避免不良刺激與錯誤應對疾病的某些方法。內衣宜用柔軟舒適的棉質品。急性期不宜熱水洗燙,無度搔抓易引起感染。

5.保持皮膚清潔,避免過度疲勞,禁忌辛辣、酒腥、動風及可能誘發加重病情的食物。  

痱子和濕疹的辨別

痱子一般是在較熱環境下起的,來得快,在涼爽的環境里會自行消退且較快。痱子一般有發白的小尖,易出現在額頭、後背,時輕時重。

天熱,痱子和濕疹經常會騷擾孩子。因為痱子和濕疹「長」得比較像,所以應注意區分。

若疙瘩是慢慢出來,且長時間不消退,感覺較癢,就可能是濕疹。濕疹患者大多皮膚粗糙,不容易好。

洗澡後將黃連素碾碎泡水擦身體,可預防或消退痱子。預防濕疹,要注意別讓孩子在塵土飛揚的場所出入玩耍,別讓孩子吃海鮮,不用鹼性大的香皂,牛奶要煮沸。  

濕疹飲食注意事項

(1)儘可能追尋病因,隔絕致敏原,避免再刺激。去除病灶,治療全身慢性疾患,如消化不良、腸寄生蟲病、糖尿病、精神神經異常、小腿靜脈曲張等。

(2)吃藥的同時了解一些藥物的毒副作用,不要不明不白地亂用藥,尤其是皮質類固醇激素應在專科醫生指導下應用,不要認為任何葯都是萬無一失的,當每用一種新葯時,一定要向醫生諮詢清楚再用。

(3)一般濕疹患者應以素食為主,易於消化,不礙腸胃,大便應日日通暢,忌食辛辣刺激、腥發動風的海產品和牛奶、雞蛋等食物。常用一些健脾除濕的葯膳,如冬瓜蓮子湯、綠豆赤小豆湯等,對濕疹有較好的預防作用。河產品如蓮子、藕、荷葉、菱角等,對皮膚亦有好處。  

濕疹生活注意事項

1、3大忌口: 忌辛辣、忌海鮮、忌狗肉、忌牛羊肉。關於忌口,也有不同說法, 也有人認為,忌口應該視個體差異而定,一味忌口,將使人體喪失大量營養,不利病情好轉。我認為適當的忌口還是必要的,尤其在服用治療性藥物期間,總體來看是利大於弊。

2、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是本類病的一誘發因素,儘可能避免感冒、扁桃腺炎、咽炎的發生。一旦發生應積極對症治療,以免加重病情。經常因扁桃腺化膿而誘發本病或加重本病的建議行扁桃腺摘除術。 (對於此條扁桃體摘除,應該慎重。)

3、消除精神緊張因素,避免過於疲勞,注意休息。

4、居住條件要乾爽、通風、便於洗浴。

5、在日常用藥中,抗瘧葯、β-受體阻滯劑均可誘發或加重病情。

6、內分泌變化、妊娠均可誘發本病並使其加重

7、多食富含維生素類食品,如新鮮水果、蔬菜等。

8、清洗患處時,動作要輕揉,不要強行剝離皮屑,以免造成局部感染,如紅、腫、熱、痛,影響治療,使病程延長。

癥狀查詢專題

按癥狀名稱開頭字母查詢癥狀: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參看

  • 《自我調養巧治病》- 濕疹
  • 《家庭醫學百科·醫療康復篇》- 濕疹
  • 《地震災後常見病多發病中醫藥治療手冊》- 濕疹
  • 《皮膚性病學》- 濕疹
濕疹7443


<< 十二指腸高度擴張 濕癢生瘡 >>

濕疹相關圖片

濕疹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相關疾病

耳濕疹
肛周皮膚有濕疹
肛門濕疹瘙癢
乾燥型濕疹
肛周濕疹
皸裂性濕疹
急性濕疹
口周濕疹
慢性濕疹樣變
慢性濕疹
皰疹樣濕疹
錢幣狀濕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