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性人格(obsessive-compulsive personality) 此類人格障礙患者做事有條不紊,誠懇可靠,但顯得僵化死板,以致難以適應變化.

強迫性人格的原因

由於他們小心謹慎,再三權衡問題的各個方面,以至於難於決斷.他們很負責任,但因為憎恨差錯,追求完美,會過分沉湎細節,忘記本來目的或者難以完成任務.結果,責任心使他們焦慮萬分,很少從成就中享受到滿足感.大多數強迫性表現具有適應性,只要癥狀不是特別明顯,患者常能取得很大成績,特別是在需要秩序,完美,鍥而不捨的科學和其他學科領域.但對於自己不能主宰,必須依靠他人或者難以預料的情感,人際關係和境況,強迫性人格者感到不適.

強迫性人格的診斷

強迫型人格具體行為表現有三個面:

(1) 心裡總籠罩著一種不安全感,常處於莫名其妙的緊張和焦慮狀態。如門鎖上後還要反覆檢查,擔心門是否鎖好,寫完信後反覆檢查郵票是否已貼好,地址是否寫對了等等。

(2)思慮過多,對自己做的事總沒把握,總以為沒達到要求,別人一懷疑,自己就感到不安。

(3)行為循規蹈矩,不知變通。自己愛好不多,清規戒律倒不少。處理事情有秩序、整潔,嚴守時刻,但對節奏明快,突然來的事情顯得不知所措,很難適應,對新事物接受慢。總之,強迫型人格總是給人以刻板、僵死、缺乏生命活力的印象。  強迫型人格障礙的形成一般在幼年時期,與家庭教育和生活經歷直接有關。父母管教過份嚴厲、苛刻,要求子女嚴格遵守規範,決不準自行其是,造成孩子做事過分拘謹和小心翼翼,生伯做錯事而遭到父母的懲罰,做任何事都思慮甚多,優柔寡斷,並慢慢形成經常性緊張、焦慮的情緒反應。一些家庭成員的生活習慣,也可能對孩子產生影響,如醫生家庭,由於過分愛清潔,對孩子的衛生特別注意,容易使孩子形成「潔癖」,產生強迫性洗手等行為。另外,幼年時期受到較強的挫折和刺激,也可能產生強迫型人格。有研究還表明,強迫型人格與遺傳也有關係,家庭成員中有患強迫型人格障礙的,其親屬患強迫型人格障礙的概率比普通正常家庭要高。

強迫性人格的鑒別診斷

強迫性人格的鑒別診斷:

1.精神分裂症 強迫症的強迫思維有時會被誤認為是精神分裂症的妄想。然而,強迫症患者常有自知力,並認為這種強迫思維是不現實的,常因不能迴避而深感痛苦焦慮;而精神分裂症患者早期可有強迫癥狀,其強迫癥狀缺乏明顯的心理誘因,具有內容離奇,形式多變與不可理解的特點。而且患者往往不為此感到苦惱,不伴有明顯的焦慮情緒,也無強烈的自我控制意向和求治願望,自知力不全。而且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強迫癥狀的出現。僅為分裂症癥狀表現的一部分,還可伴有精神分裂症的其他癥狀存在,以此可作為鑒別二者的依據。慢性強迫症患者病情加劇時,可出現短暫的精神病性癥狀,但不久即可恢復,不可認為此時已發展為精神分裂症。少數病例精神分裂症可與強迫症同時存在,此時應下兩種診斷。

2.抑鬱症 抑鬱症患者可有強迫癥狀,常可表現為對特定的想法進行過度的反覆思考或思慮。然而,抑鬱障礙的這些想法不像強迫症那樣是無意義的,一般伴有強迫癥狀的抑鬱症仍以情緒低落的情緒障礙為主。強迫症患者也常合并抑鬱情緒。應從發病過程分析,分析主要臨床主要癥狀是強迫癥狀,還是抑鬱情緒;區彆強迫癥狀是原發的還是繼發於抑鬱症。抑鬱症患者的強迫癥狀可隨抑鬱情緒的消失而消除;而強迫症患者的抑鬱情緒也可因強迫癥狀的減輕而好轉。兩類癥狀獨立存在者,應下兩種診斷。

3.恐怖症 恐懼症的核心癥狀是對特殊環境或物體的恐懼,恐懼對象來源於客觀現實,有明顯的迴避行為,不伴有強迫觀念;而強迫思維及行為是來源於患者的主觀體驗;其迴避行為與強迫懷疑和強迫擔心有關。這兩種疾病也可同時存在。

4.腦器質性疾病 中樞神經系統器質性病變,特別是基底節病變也可出現強迫癥狀。依據病史和體征進行鑒別。

ADVERTISEMENT

5.有內在愉快感的過度重複行為,如賭博、飲酒或吸煙,不能認為是強迫行為。強迫行為所進行的行為是不愉快的重複。

6.強迫障礙除常與精神分裂症和抑鬱症合病(comorbidity)外,還可與多動穢語綜合征、抽動障礙、驚恐障礙、單純恐怖症和社交恐怖症、進食障礙、孤獨症等同時存在。均應按照診斷標準,分別下診斷。

強迫型人格具體行為表現有三個面:

(1) 心裡總籠罩著一種不安全感,常處於莫名其妙的緊張和焦慮狀態。如門鎖上後還要反覆檢查,擔心門是否鎖好,寫完信後反覆檢查郵票是否已貼好,地址是否寫對了等等。

(2)思慮過多,對自己做的事總沒把握,總以為沒達到要求,別人一懷疑,自己就感到不安。

(3)行為循規蹈矩,不知變通。自己愛好不多,清規戒律倒不少。處理事情有秩序、整潔,嚴守時刻,但對節奏明快,突然來的事情顯得不知所措,很難適應,對新事物接受慢。總之,強迫型人格總是給人以刻板、僵死、缺乏生命活力的印象。  強迫型人格障礙的形成一般在幼年時期,與家庭教育和生活經歷直接有關。父母管教過份嚴厲、苛刻,要求子女嚴格遵守規範,決不準自行其是,造成孩子做事過分拘謹和小心翼翼,生伯做錯事而遭到父母的懲罰,做任何事都思慮甚多,優柔寡斷,並慢慢形成經常性緊張、焦慮的情緒反應。一些家庭成員的生活習慣,也可能對孩子產生影響,如醫生家庭,由於過分愛清潔,對孩子的衛生特別注意,容易使孩子形成「潔癖」,產生強迫性洗手等行為。另外,幼年時期受到較強的挫折和刺激,也可能產生強迫型人格。有研究還表明,強迫型人格與遺傳也有關係,家庭成員中有患強迫型人格障礙的,其親屬患強迫型人格障礙的概率比普通正常家庭要高。

強迫性人格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人格障礙應該如何預防?

人格障礙一旦形成不易矯正,故應貫徹預防原則,從幼兒開始教育,強調培養青少年的健康人格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問題。具有健全理想的人格,能夠良好的適應社會生活,保持內心的和諧和人格的完整,對於個人和社會都具有重要意義,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基礎之一。弗洛姆曾說「人生的主要使命是自我成長,成為與潛能相符的人,人生奮鬥目標最重要的成果,就是自己的人格」。為塑造青少年的健康人格,我們必須從幼年抓起,用以引導,教化,培養,塑造青少年的健康人格。中國青少年的理想人格特徵應為:

1.具有積極健康的主體意識,能自我尊重,且有能力感。它表現為以積極的態度認識自我的存在並接受和尊重自己,對自己的能力和潛力有信心。還肯定自我的特殊,「我之所以為我」,並強調自我實現,肯定自我價值。積極健康的自我意識對於個人的人格成長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尤其對那些主體意識淡薄,對自己缺乏尊重,對他人也缺乏尊重的青少年的健康人格培養更具有重要意義。美國心理學家羅傑斯就曾指出「積極的自我觀念為我們正確對待生活提供了極大的有利條件,它是形成偉大的人格力量的基礎」。

2.正確了解認識評估自己,並能自我承認和接受這種評價。也就是奉行自我認可的原則,不抬高誇大自我——自以為了不起,老子天下第一;也不認為自己一無是處,過分貶低自己,而是實事求是的客觀自我評價和自我定義。他們承認自己的能力和才幹,同時又承認自己的不利條件和限制因素。它是一個人自卑,自信,自負三者的相互作用與協調,在此基礎上,社會,家長能更清楚的了解青少年,青少年更能看清和認識自己,以便能更好地朝著確定的方向去實現自我。

3.具有較強的自主性、獨立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它要求青少年成為「自己的主人」,能獨立自主的認識處理事情,具有較強的創造動機和創造才能,「使自己成為衡量一切生活關係的尺度,按照自己的本質去估計這些關係,去選擇個人成長的目標,獨立地自由地塑造自己的人格」(武斌《現代中國人----從現在走向未來》第329頁)。能通過積極的主體的活動,把各種影響「內化」為自己的心理意識,並通過細緻的鑒別吸收,最大限度的利用自己所接受的東西,開發自我能力與潛能,展示自我優點,用大無畏的創造精神去塑造新的自我,開創新的生活。具有較強的自主性、獨立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具有積極健康的主體意識,能自我尊重,且有能力感;能正確了解認識評估自己,並能自我承認和接受這種評價,這3個特徵的具備,對培養和形成青少年健康的人格心理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4.具有較強的開放性態度,能充分接受大量信息。這種開放不僅是對自身經驗體會的開放,而且是對新的觀察方法,新的存在方式,新的思想和概念的開放;不僅是對現實社會的開放,也是對中國傳統社會的開放,而且還是對外國先進文化的開放。青少年必須對先進的科學技術,思想文化等,以積極的態度加以吸收,並將其整合融化為自我信息,同時,青少年又必須能把這些經驗體會及各類信息在現實生活中靈活地加以利用。

5.具備較強的適應能力與應變能力。人是在不斷地適應中完善成長的。適應現實就意味著你能跟上時代的節奏,與時代的各種因素相和諧,就意味著你可以完好的保持自己的角色並努力去實現自我。同時,社會生活還在一如既往的發生變化,青少年還必須具有敏銳的應變能力,以適應新的變化,能與變化的世界保持和諧的節拍。

6.具備較強的交際能力和人際關係。這些交際包括現實生活的親身交際和有虛擬意味的網路交際。21世紀是信息和科技的社會,較強的交際能力和良好的人際關係可以獲取豐富的信息,拓寬自己的知識面,由此才能更全面完好的塑造自我和實現自我。同時較強的交際能力和良好的人際關係也是人們追求親情友情愛情等情感寄託的需要,並且還是青少年培養健康人格心理的需要。

7.在關注自我的同時,關注社會生活,自然和他人,有較強的愛心和同情心,對人類懷有一種很深的認同,同情和愛的感情。他們強調自我而不失對社會,自然和他人的關懷,明確人是社會的人,人不僅僅為自己活著。他們能理解人,有較強的奉獻精神,興趣愛好廣泛,交往頻繁,對社會生活抱一種比較積極的入世態度。這個特徵是對「自我為中心」的反省,拓展與開放,它將人置於一個更為廣闊的空間,讓人心懷世界,心懷天下。

8.不迷信自我,不迷信權威,有較強的判斷能力和鑒別能力,能較理智的分析問題,不感情用事,能接受不同的觀點,能接受科學客觀正確的意見和建議。他們信賴自我經驗,能堅守自我深思熟慮後的選擇判斷,對權威不盲從,有時甚至持懷疑態度。他們已初步形成自己的是非曲直觀,對自己認為非正當的規範不盲目遵從。這個特徵是對人格崇拜,偶像崇拜,尤其是對明星崇拜與自我崇拜反思後所確定的一種主體自我回歸。

9.探尋精神生活,不過分看重物質利益。在世界日愈市場化的21世紀,人們追求經濟效益,追求物質享受和感觀刺激,對物的頂禮膜拜造成了某些人追求的表層化和淺層化。看重物質的同時,探尋精神的憩居點,是對商業社會把人們的全部活動簡化為生產和消費過程,把人們的追求導向單極方向的反思及對新價值確定的努力。這種人格追尋人更高層次的需求,對物質享受和虛榮不十分關心,其價值追求多樣化,並且在努力尋找某種大於個人的意義和目的,希望能過一種內心和諧寧靜的生活。

10.思路開闊,關注的空間地域,範圍及點擴大,不局限於個人,集團,家國,而擴大到了整個社會生活,自然世界,把地球當作人類共同的家園而加以關愛。這個特徵同第7個特徵相結合,更進一步拓寬了人們的視野,讓人心胸更加廣闊。

11.初步掌握成人所具備的較強的知識面和信息量,掌握有關的工作技能,並且有承認義務的責任心和對工作的獻身精神。

12.面向未來,一往無前的態度,能有所側重的看待過去,現在與未來。他們承繼過去,看重現實,放眼未來。他們能明確地意識到生活是不斷前進的,追求的方嚮應該適宜未來的目標和任務,並用未來的希望激勵和引導現實的生活。

當然,並不是這些人格特徵每個青少年都完全具備,但可以此為目標不斷的自我塑造去努力和升華。來完善、健全適宜自己的健康人格。健康人格在一定程度上是個人選擇的結果,我們以什麼樣的標準判定健康人格,我們在多大程度上能達到健康人格,取決於個人的選擇。社會,學校,家庭應針對青少年群體和個體的不同特徵與實際情況,引導青少年參照健康人格模式積極主動,獨立自主地選擇變通確立適合於自己(群體或個體)的人格模式,並通過自我塑造和社會培養相結合來升華青少年理想健康人格。

參看

  • 人格障礙
  • 強迫症
  • 強迫性障礙
  • 全身癥狀

強迫性人格6499


<< 強迫性神經官能症 強迫性窮思竭慮 >>

強迫性人格相關圖片

強迫性人格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相關疾病

強迫性人格
強迫型人格障礙
癲癇性人格改變
強迫性重複
強迫性性行為
強迫性頭位
強迫性頭頸傾斜畸形
強迫性體位
強迫性神經官能症
強迫性窮思竭慮
強迫性聯想
強迫性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