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狀竇血栓性靜脈炎(thrombophlebitis of sigmoid sinus)是伴有血栓形成的乙狀竇靜脈炎,右側較多見,為常見的耳源性顱內併發症。  

病因

本症多由於中耳乳突化膿性病變直接侵蝕乙狀竇骨板,先形成靜脈周圍炎,使內膜粗糙,血流變慢,纖維蛋白、紅細胞及血小板粘附於內膜上形成竇壁血栓。血栓逐漸增大,形成栓塞,向上可擴展至岩上竇、岩下竇、海綿竇等,向下可延伸至頸靜脈球、頸內靜脈。血栓感染,中央壞死液化,感染的栓子脫落進入血循環,可引起膿毒敗血症及遠隔臟器的化膿性疾病,如常見的肺膿腫。感染被控制後,小的血栓可自愈,大的血栓發生機化,以後因血管新生,竇腔可重新貫通。  

臨床表現

(一)全身癥狀:典型者先有畏寒、寒戰,繼之高熱,體溫可達40°C以上,數小時後大量出汗,體溫驟降至正常。體溫下降後癥狀緩解。上述癥狀每日發作1~2次,須與瘧疾、傷寒等病鑒別。由於大量抗生素的應用,此種體溫變化可變得不典型,表現為低熱。病期較長可出現嚴重貧血、精神萎靡。

(二)局部癥狀及體征:感染波及乳突導血管、頸內靜脈及其周圍淋巴結時,出現患側耳後,枕後及頸部疼痛,乳突後方可有輕度水腫,同側頸部可觸及索狀腫塊,壓痛明顯。

(三)實驗室檢查:白細胞明顯增多,多形核白細胞增多;寒戰及高熱時抽血作細菌培養,可為陽性。腦脊液常規檢查多屬正常。

(四)Tobey-Ayer試驗;腰椎穿刺,測腦脊液壓力。壓迫健側頸內靜脈,腦脊液壓力迅速上升,可超出原壓力的1~2倍。然後壓迫患側頸內靜脈,若乙狀竇內有閉塞性血栓形成,則腦脊液壓力無明顯改變或微升。

(五)眼底檢查:患側視乳頭可出現水腫,視網膜靜脈擴張。壓迫正常頸內靜脈時,眼底靜脈可有擴張,若壓迫頸內靜脈時眼底靜脈無變化,表明頸內靜脈有閉塞性血栓形成。此法稱Crowe試驗。  

輔助檢查

(一)實驗室檢查:白細胞明顯增多,多形核白細胞增多;寒戰及高熱時抽血作細菌培養,可為陽性。腦脊液常規檢查多屬正常。

(二)Tobey-Ayer試驗;腰椎穿刺,測腦脊液壓力。壓迫健側頸內靜脈,腦脊液壓力迅速上升,可超出原壓力的1~2倍。然後壓迫患側頸內靜脈,若乙狀竇內有閉塞性血栓形成,則腦脊液壓力無明顯改變或微升。

(三)眼底檢查:患側視乳頭可出現水腫,視網膜靜脈擴張。壓迫正常頸內靜脈時,眼底靜脈可有擴張,若壓迫頸內靜脈時眼底靜脈無變化,表明頸內靜脈有閉塞性血栓形成。此法稱Crowe試驗。  

鑒別診斷

本病在急性發作後,可出現周期性發作的畏寒、寒戰、高熱等典型癥狀,需與瘧疾和傷寒進行鑒別:

ADVERTISEMENT

(1)瘧疾如果發作不典型時,也可以在畏寒、寒戰後發生高熱,特別是間日瘧,其發作也有周期性,故臨床上如果懷疑這兩個病的時候,可通過血液塗片查瘧原蟲,如果結果為陽性,則得以鑒別。若為陰性,而其它癥狀表現又不支持乙狀竇血栓性靜脈炎的情況下,可進行骨髓塗片。

(2)傷寒:傷寒的患者也可有類似的臨床表現,此時可進行肥達實驗,陽性者為傷寒。  

治療

(一)及早足量抗生素控制感染。對貧血患者,予輸血等支持療法。

(二)及時行乳突手術,探查乙狀竇,清除病灶通暢引流。竇內血栓一般不必取出。

(三)乳突術後癥狀不見減輕、患側頸部壓痛明顯,或出現轉移性膿腫時,應行患側頸內靜脈結紮術。  

併發症

本病的治療以手術治療為主,輔以足量抗生素及支持療法。

(一)懷疑本病時應儘早行乳突切開太,探查乙狀竇,如乙狀竇壁有周圍膿腫和壞死,穿刺無回血,應切開乙狀竇壁,吸除感染血栓,通暢引流。如單純血栓,無明顯感染,可不切開竇壁。

(二)如乳突術中已將全部病灶徹底清除,而術後不見減輕,血中紅細胞及血紅蛋白繼續下降,或病側頸部壓痛明顯,或出現轉移性膿腫時,應行病側頸內靜脈結紮術,以防感染繼續播散。

(三)對貧血病人,給以輸血等支持療法。  

預防

該病是急、慢性化膿性中耳炎併發症,因此防治急、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是預防本病的關鍵。此病預後在應用抗生素之前較劣,死亡率約20-30%。近年來廣譜有效抗生素的應用,急性化膿性中耳炎並發本病者已漸減少,其死亡率亦明顯減少。

參看

  • 《中西醫結合耳鼻喉科》- 乙狀竇血栓性靜脈炎
  • 《耳鼻咽喉外科學》- 乙狀竇血栓性靜脈炎
乙狀竇血栓性靜脈炎14411


<< 異色性虹膜睫狀體炎 乙型肝炎病毒性關節炎 >>

乙狀竇血栓性靜脈炎相關圖片

乙狀竇血栓性靜脈炎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相關疾病

乙狀竇血栓性靜脈炎
上矢狀竇血栓性靜脈炎
腹壁血栓性靜脈炎
血栓性靜脈炎
急性海綿竇栓塞性靜脈炎
化膿性盆腔血栓靜脈炎
四肢血栓性淺靜脈炎
血栓性淺靜脈炎
毛細血管或靜脈血栓形成
閉塞性血栓性脈管炎
海綿竇血栓
老年人血栓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