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炎  

疾病分類

兒科,耳鼻喉科  

疾病概述

細菌感染所引起的外耳道瀰漫性炎症。外耳道炎可分為兩類,一類為局限性外耳道炎,又稱外耳道炎癤(furuncle ofextrnal auditory canal );另一類為外耳道皮膚的瀰漫性炎症,又稱瀰漫性外耳道炎(diffuse otitis externa)。  

病因病理

外耳道皮膚外傷或局部抵抗力降低時易發病,如挖耳、游泳進水、化膿性中耳炎長期膿液的刺激等。此外,有變應體質和糖尿病者易反覆發作。常見致病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綠膿桿菌和變形桿菌等。  

病理生理

挖耳或異物損傷,藥物刺激,化膿性中耳炎的膿液或游泳、洗澡等水液浸漬。引起外耳道皮膚角質層腫脹,阻塞毛囊、有利細菌生長易致本病,常常致病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綠膿桿菌、變形桿菌等。  

臨床表現

外耳道癤時耳痛劇烈,張口咀嚼時加重,並可放射擊至同側頭部。多感全身不適,體溫或可微升。當腫脹嚴重堵塞外耳道時,可有耳鳴及聽力減退。檢查有耳廓牽引痛及耳屏壓痛,外耳道軟骨部皮膚有局限性紅腫。紅腫成熟破潰後,外耳道內積膿流出耳外,此時耳痛減輕。外耳道後壁癤腫嚴重者可使耳後溝及乳突區紅腫,應注意與急性乳突炎鑒別。急性乳突炎者多有急性或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病史,發熱較明顯,無耳廓牽拉痛,而有乳突部壓痛;有鼓膜穿孔或鼓膜明顯充血,膿液較多;X 線乳突攝片示乳突氣房混濁或有骨質破壞。

瀰漫性外耳道炎急性者表現為耳痛,可流出分泌物。檢查亦有耳廓牽拉痛及耳屏壓痛,外耳道皮膚瀰漫性紅腫,外耳道壁上可積聚分泌物,外耳道腔變窄,耳周淋巴結腫痛。慢性者耳發癢,少量滲出物。外耳道皮膚增厚、皸裂、脫屑,分泌物積存,甚至可造成外耳道狹窄。  

癥狀體征

外耳道灼熱、發癢、疼痛、呈瀰漫性充血、腫脹、表皮糜爛先為漿液性分泌物,繼而變為漿液性或膿性分泌物,皮膚腫脹較甚者,可引起外耳道狹窄或閉塞。遮蔽鼓膜,產生傳導性耳聾及耳鳴,由於分泌無刺激,屏間切跡或耳垂亦可受累。重者耳周淋巴結腫大、有壓並可出現全身發熱。不適等癥狀。 遷延為慢性者,主要為耳部不適和癢感,常有少量分泌物,聽力稍減退,外耳道皮膚充血或增厚,或覆有痂皮痂皮系愛少量膿液或碎屑。有時揭去痂皮可致出血,鼓膜可渾濁、增厚,標誌不清,或因鼓膜上皮受損,其表面有少量肉芽形成。  

疾病治療

(一)早期局部熱敷或作超短波透熱等理療

(二)嚴重者應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服用鎮靜、止痛劑。

(三)局部用1~3%酚甘油或10%魚石脂甘油滴耳,或用上述液紗條敷於患處,每日更換紗條2次。慢性者可用抗生素與類固醇激素類(如強的松龍、地塞米松等)合劑、糊劑或霜劑局部塗敷。外耳道膿液及分泌物可用3%雙氧水清洗。

ADVERTISEMENT

(四)癤腫成熟後及時挑破膿頭或切開引流。

(五)積極治療感染病灶如化膿性中耳炎,診治全身某些有關疾病如糖尿病等。  

鑒別診斷

需要和其它外耳道疾病如外耳道真菌病等鑒別。

外耳道後壁癤腫嚴重者可使耳後溝及乳突區紅腫,應注意與急性乳突炎鑒別。急性乳突炎者多有急性或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病史,發熱較明顯,無耳廓牽拉痛,而有乳突部壓痛;有鼓膜穿孔或鼓膜明顯充血,膿液較多;X 線乳突攝片示乳突氣房混濁或有骨質破壞。  

併發症

皮膚擦傷和潰瘍易致感染,挖耳是常見原因,糖尿病、慢性便秘和身體衰弱者易患本病和複發。高溫和濕度可降低外耳道抗感染能力,故在夏季易發病,常為葡萄球菌感染。  

治療方案

控制感染、清潔局部、去除膿痂,促使乾燥、急性期、可全身應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服用止痛劑、外耳道腫脹滲液較甚者,可用5%—8%醋酸鋁紗條敷塞外耳道。並定患者每隔3-4小時自行滴入上述藥液,每天更換紗條,有收斂消炎作用,可促使乾燥,或用2%—5% 硝酸銀液塗布,或選用抗生素與類固醇激素類合劑,糊劑或霜劑局部應用。慢性者局部亦可應用抗生素(如多粘黴素、新黴素等)與激素類(如強的松龍、地塞米松等)合劑、霜劑、粉劑等換藥、塗敷或吹入、積極治療感染病灶如化膿性中耳炎、加強全身某些有關疾病的診治如貧血、維生素缺乏症、內分泌紊亂、糖尿病等。  

疾病預防

注意糾正挖耳習慣,游泳、洗頭時污水入耳後應及時拭凈,及時清除或取出外耳道耵聹或異物。總之,保持外耳道乾燥、避免損傷、最為重要。  

保健貼士

1、未病時就注意衛生,尤其是兒童。凡有化膿性中耳炎、耳癤腫、嬰兒濕疹者,更應格外注意局部的乾淨與乾燥,保持耳及其周圍清潔,並要注意不要亂掏耳朵。

2、既病之後,切忌水洗。如其污穢或痂皮堆積,可先用植物油塗擦,待其疏鬆之後,再用紗布或消毒過的軟紙輕輕擦凈。實在必須洗滌者,用苦參湯。

3、按時更換外用藥,按時進服內服藥。

4、癢時忌搔抓,必要時泡些食鹽水,滴在癢處。其濃度以能達到止癢為標準。如是小兒要防止他亂抓搔擦。

5、患病期間,忌酒類、辛辣食品(如大蔥、大蒜、韭菜、辣椒、胡椒、芥菜、雪裡紅、姜、咖喱)、腥物、淡水產品、海鮮。

6、洗澡、理髮、浴身,注意防止污水入內,在洗頭、游泳之前可以用特製的橡皮塞或乾淨的棉球堵塞外耳道。

7、患病之後禁止游泳。

8、忌一切海味鮮發物、榨菜、芥菜、雪裡紅等食物。  

急性外耳道炎

急性外耳道炎又稱瀰漫性外耳道炎。外耳道療腫又稱局限性外耳道炎。均因游泳、沖洗外耳道、中耳炎症分泌物等浸漬皮膚或挖耳(如取外耳道異物、盯聹等)損傷皮膚並發細菌感染所致。外耳道濕疹、糖尿病亦可為誘因。致病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或變形桿菌、綠膿桿菌。

病症:1.耳部紅、腫、熱、痛。張口咀嚼時加重。可放射到同側顳部。常伴發熱和全身不適。 2.耳道呈瀰漫性充血、糜爛,結膿痂或外耳道外局部呈丘狀隆起,成熟時頂部有膿點。破潰流膿後,耳痛減輕。 3.耳屏壓痛,牽拉耳廓痛,或乳突區皮膚紅腫,耳後溝消失,耳廓聳立。

該病常因挖耳損傷皮膚或外耳道被分泌物等浸漬引起,因此,應戒除挖耳習慣,及時防治變應性疾病和其他慢性病,保持外耳道乾燥。患病後及早到醫院診治。  

參看

  • 《中西醫結合耳鼻喉科》- 外耳道炎
  • 《默克家庭診療手冊》- 外耳道炎
外耳道炎14053


<< 外科頸動脈體瘤 外耳道乳頭狀瘤 >>

外耳道炎相關圖片

外耳道炎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相關疾病

瀰漫性外耳道炎
外耳道炎
外耳道癬
外耳道狹窄
外耳道疼痛
外耳道真菌病
外耳道異物
外耳道癤腫
外耳道乳頭狀瘤
間質性膀胱炎、局限性外陰炎和脫屑性陰道炎綜合征
嬰幼兒外陰陰道炎
嬰幼兒外陰陰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