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腺瘤與大腸癌關係密切,目前研究認為至少80%的大腸癌由大腸腺瘤演變而來,歷時大約5年以上,平均10~15年。積極診治大腸腺瘤是控制、減少大腸癌的重要途徑

大腸腺瘤的病因

(一)發病原因

大腸瘤屬癌前病變,表現為大腸黏膜上大小不一的凸起物。

(二)發病機制

大腸腺瘤表現為大腸黏膜上大小不一的突起物,可分為有蒂型和廣基型。組織學切片上可見多少不等的絨毛狀成分。根據腺瘤中絨毛狀成分所佔比例的不同而將腺瘤分為管狀腺瘤(絨毛狀成分佔20%以下)、混合性腺瘤(絨毛狀成分佔20%~80%)和絨毛狀腺瘤(絨毛狀成分佔80%以上)3種,臨床上以管狀腺瘤最為多見,佔70%左右。由於其分類特點,只有當對完整的腺瘤組織進行病理檢查後,才能確定腺瘤的組織學類型。

雖然大部分的大腸癌由大腸腺瘤演變而來,但不是所有大腸腺瘤均發生癌變。腺瘤的癌變與下述因素有關。

1.腺瘤大小 一般來講隨著腺瘤的增大其癌變機會顯著上升。據文獻報道,直徑<1cm、1~2cm、>2cm的腺瘤原位癌的發生率分別為1.7%~2.6%、6。5%~24.3%、12%~25%,浸潤性癌的發生率分別為1%~1.3%、9.5%~9.8%、41.7%~46.1%。近年來發現一種扁平隆起型小腺瘤,直徑常<1cm,可伴中心凹陷,其惡變率高,但卻易漏診,故腸鏡檢查時須仔細。

2.病理類型 腺瘤中絨毛狀成分越多越易癌變,絨毛狀腺瘤癌變率最高,混合性腺瘤次之,管狀腺瘤癌變率較低。

3.腺瘤外形 廣基型腺瘤癌變率明顯高於有蒂型腺瘤。

4.腺瘤的不典型增生程度 隨著不典型增生程度的增高癌變率顯著上升,輕度不典型增生者癌變發生率約5.7%,中度為18%,重度達34.5%。

大腸腺瘤的癥狀

大腸腺瘤的癥狀與其大小及所處部位有關。小的腺瘤常無癥狀,較大腺瘤的癥狀可歸納如下:

ADVERTISEMENT

1.便血 可為程度不同的便血,如出血量較少或腺瘤位於右半結腸時,常不易為肉眼覺察,大便潛血試驗可能為陽性。

2.腸道刺激癥狀 表現為腹瀉或排便次數增多,多見於絨毛狀腺瘤。

3.腸套疊或伴腸梗阻 較大的有蒂腺瘤可引起腸套疊或伴腸梗阻而致腹痛。

1.臨床表現。

2.試驗室及其他輔助檢查。

大腸腺瘤的診斷

大腸腺瘤的檢查化驗

1.活組織檢查 應多處或多次取材,最好將息肉全部切除送檢,以提高診斷的陽性率。

2.糞便潛血試驗 其診斷意義有限,假陰性較多,陽性者可提供進一步檢查的線索。

1.直腸指診 是檢查距肛門7~8cm以內直腸最簡便可靠的方法。觸及硬結是腺瘤癌變的可靠指標。

2.X線檢查 鋇劑灌腸X線檢查不易檢出較小的腺瘤,對低位尤其是直腸腺瘤不易顯示。雙重對比氣鋇造影可提高對腺瘤的檢出率。

3.內鏡檢查 包括直腸鏡、乙狀結腸鏡、纖維結腸鏡等,是目前最可靠的檢查方法,但仍有漏診的可能。對內鏡檢查發現的息肉均應活檢。腺瘤癌變在內鏡下常表現為:腺瘤增大,表面有糜爛、潰瘍、壞死樣表現,廣基或短蒂、亞蒂腺瘤的基底部僵硬,腺瘤組織脆性增加等。據報道,放大內鏡結合染色法可判斷腫瘤有無癌變及浸潤深度,應用免疫內鏡可精確區別良、惡性病變。

大腸腺瘤的鑒別診斷

1.腸結核 大多數患者有原發性結核病灶存在。有午後低熱、盜汗、消瘦等結核中毒癥狀。糞便多呈黃色稀便,帶黏液而少膿血,腹瀉與便秘常交替出現,0T試驗陽性。結腸鏡及X線檢查有助於診斷。

2.結腸息肉 也可出現便血、排便習慣改變、腹痛等癥狀,易與結腸癌相混淆,但結腸鏡檢查及活組織病理學檢查可資鑒別。

3.闌尾膿腫 有急慢性闌尾炎或右下腹痛史,可有右下腹壓痛及腹肌緊張,周圍血象升高,腹部B超或CT檢查可發現有下腹液性包塊,結腸鏡檢查或鋇劑灌腸X線檢查可排除盲腸腫瘤。

大腸腺瘤的併發症

1.便血 可為程度不同的便血。

2.腸套疊或伴腸梗阻 較大的有蒂腺瘤可引起腸套疊或伴腸梗阻。

大腸腺瘤的西醫治療

(一)治療

大腸腺瘤屬癌前病變,一經發現均應及時處理。多數腺瘤可通過鏡下切除,腸鏡無法切除時(多數為直徑大於2cm的絨毛狀廣基腺瘤)則應手術切除。對於術後病檢無癌變者無須進一步治療;有癌變者應根據浸潤深度選擇不同的治療方式。

1.鏡下切除 鏡下切除的方法有圈套凝切法、活檢鉗凝切法、電凝器灼除法等。對於有蒂型腺瘤可行圈套切除,對於小於0.5cm的廣基型腺瘤可採用活檢鉗凝切法或電凝器灼除法,0.5~1cm的廣基型可採用圈套凝切法進行切除。

2.手術切除 對於直徑大於2cm的絨毛狀廣基腺瘤不宜經腸鏡分塊切除,而應採用手術切除,一般按大腸癌手術處理原則進行。

3.腺瘤癌變的處理

(1)癌局限於黏膜層者,採用局部切除術,術後腸鏡隨訪。

(2)癌變侵入黏膜下層而未達固有肌層者,我國通常根據腺瘤病理類型決定手術方式。

①管狀腺瘤:如果切緣無癌,或切片中無血管和淋巴管受累,或癌細胞分化好,或病理學檢查證實腺瘤完全切除,一般只需局部切除加密切隨訪即可。

②絨毛狀腺瘤:由於其淋巴結轉移的可能性高達29%~44%,因此應按通常的大腸癌作包括淋巴結清除的腸切除術。

③混合性腺瘤:如為有蒂型,其處理原則與管狀腺瘤癌變限於黏膜下層時相同,如為廣基型,則與絨毛狀腺瘤癌變限於黏膜下層時的處理原則相同。

(3)腺瘤癌變浸潤至肌層者,行根治性腸切除術。

(二)預後

參看

  • 腫瘤科疾病

大腸腺瘤12797


<< 大腸脂肪瘤 大腸平滑肌肉瘤 >>

大腸腺瘤相關圖片

大腸腺瘤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相關疾病

大腸腺瘤
老年人大腸腫瘤
外陰大汗腺瘤
小腸腺瘤
大腸脂肪瘤
大腸平滑肌肉瘤
大腸惡性淋巴瘤
腸侵襲性大腸埃希桿菌感染
腸毒性大腸埃希桿菌感染
腸出血性大腸埃希桿菌感染
腸病原性大腸埃希桿菌感染
大腸黑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