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狹窄症是指各種形式的椎管、神經根管以及椎間孔的狹窄,包括軟組織(如黃韌帶肥厚、後韌帶鈣化等)引起的椎管容積改變及硬膜囊本身的狹窄。

椎管狹窄症的病因

一、病因:

由於椎管狹窄造成對脊髓及神經、血管卡壓和刺激從而引起椎管狹窄症的發生。

二、病理機制:

發育性脊椎狹窄又稱原發性椎管狹窄:這種椎管狹窄,系由先天性發育異常所致。故椎管的前後徑和左右徑都一致性狹窄。椎管容量較小,所候任何誘因都可使椎管進一步狹窄,引起脊髓、馬尾或神經根的刺激或壓迫癥狀。如橫管橫斷呈三葉形常可使側隱窩狹窄。退變型椎管狹窄,又稱繼發性椎管狹窄,主要是由於脊椎發生退行性病變所引起。因脊椎有退行性病變,椎間盤萎縮吸收,椎間隙變窄,環狀韌帶鬆弛,脊椎可發生假性滑脫或增生。更由於脊椎鬆弛,椎板及黃韌帶可由異常刺激而增厚(如椎板厚度超過5mm,黃韌帶厚度超過4mm,即為不正常),硬膜外脂肪可變性、纖維化,使硬脊膜受壓,引起一系列馬尾及神經壓迫或刺激癥狀。

脊椎滑脫性狹窄,如病人有脊椎崩裂症或腰椎峽部不連,常可發生脊椎滑脫。當有脊椎滑脫時,因上下椎管前後移位,可使椎管進一步變窄。更由於脊椎滑脫,可促進退行性變,峽部纖維性軟骨增生,更加重椎管狹窄,壓迫馬尾或側隱窩內神經根,引起椎管狹窄症。醫源性椎管狹窄,由於各種手術治療的刺激,尤其是施行脊椎融合植骨術後,常可引起棘間韌帶和黃韌帶肥厚或植骨部全部椎板增厚,結果使椎管變窄壓迫馬尾或神經根,引起椎管狹窄症。

外傷性椎管狹窄,當脊椎受到外傷時,尤其是當外傷較重引起脊柱骨折或脫位時常引起椎管狹窄,壓迫或刺激馬尾或神經根,引起椎管狹窄症。其他骨病所致之椎管狹窄症,如畸形性骨症和氟骨症等,均可因椎體、椎板、和軟組織增厚而使椎管內容減小,壓迫或刺激神經根引起椎管狹窄症。

椎管狹窄症的癥狀

頸椎管狹窄症(脊髓型頸椎病)本病症狀發展緩慢,早期可有頭暈,手麻等癥狀,當壓迫刺激脊髓後逐漸出現雙下肢的麻木、無力、發軟(踩棉花感)、皮膚感覺減退、走路不穩,甚至癱瘓,大小便失禁。

腰椎管狹窄症早期表現為腰痛、腰脹、腰緊束感。隨著疾病的發展,腰部的癥狀減輕甚至消失。並出現下肢麻木、疼痛、無力、發涼、皮膚感覺減退、甚至肌肉萎縮。典型的腰椎管狹窄症患者出現間歇性跛行(行走一段路50-100米後必須下蹲或彎腰休息一會方能繼續行走,行走一段路又出現跛行)。後期出現下肢、腿部肌肉萎縮、癱瘓、大小便失禁等癥狀。

椎間盤突出症可以發生在各個年齡階段,一般以中老年為發病高發期,是因急性損傷或慢性勞損引起纖維環破裂、髓核溢出而壓迫、刺激神經、血管、脊髓等產生的臨床綜合症。

腰椎滑脫症是因各種原因引起的椎體位置改變而引起的臨床綜合症,可以分為真性滑脫和假性滑脫兩種,前者也可稱為先天性滑脫,是因椎弓根發育不全、峽部不連接引起的滑脫。後者常因外傷勞損椎間盤突出造成的椎體不穩。

ADVERTISEMENT

椎管狹窄症的診斷

椎管狹窄症的檢查化驗

正位X線片常顯示腰椎輕度側彎,關節突間關節間距離變小,有退行性改變。側位X線片顯示椎管中央矢狀徑常小,小於15mm就說明有狹窄的可能。必要時可進行腰椎穿刺,奎肯試驗,腦脊液化驗,及脊髓造影。脊髓造影是診斷本症的可靠方法。正位片可清楚顯示硬脊膜腔的大小,如出現有條紋狀或鬚根狀陰影,表示馬尾神經根有受壓現象,或全梗阻,如影柱呈節段性狹窄或中斷,表示為多發性或全梗阻。

CT、MRI檢查:鞘膜囊和骨性椎二者大小比例改變,鞘膜囊和神經根受壓,硬膜外脂肪消失或減少,關節突肥大使側隱窩和椎管變窄,三葉狀椎管,弓間韌帶、後縱韌帶肥厚。

實驗室檢查:腦脊液蛋白可有不同程度增高。

椎管狹窄症的鑒別診斷

需與腰椎間盤突出症與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等鑒別。

椎管狹窄症的併發症

可並發顱內壓失衡等病症。

椎管狹窄症的西醫治療

對不典型的病例首先應採用非手術療法,如卧床休息、牽引、按摩、理療及藥物治療等。同時應避免著涼與過勞,以促進神經刺激之癥狀恢復。經非手術療法治療無效的典型病例,應考慮手術治療。

手術以全椎板截除,徹底減壓為主。所謂徹底減壓是指在截除椎板時不但要夠高夠寬,而且要解除椎體後部(椎管前部)和側隱窩的增生骨質,以便徹底解除馬尾及神經根的一切壓迫。

椎管狹窄症的護理

適當運動,恢復機體功能。

參看

  • 神經內科疾病

椎管狹窄症12392


<< 椎間盤鈣化症 椎管內結核肉芽腫 >>

椎管狹窄症相關圖片

椎管狹窄症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相關疾病

頸椎椎管狹窄症
頸椎管狹窄症
胸椎椎管狹窄症
腰椎椎管狹窄症
椎管狹窄症
腰椎椎管狹窄
癌性輸尿管狹窄
肛管狹窄
氣管、支氣管狹窄
輸尿管狹窄
先天性食管狹窄
幽門管狹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