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傳性口形細胞增多症(hereditary stomatocytosis,HST)是一種罕見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溶血病,以血液中口形細胞明顯增多並超過5%為特徵。臨床上常有中到重度溶血性貧血。外周血塗片可見紅細胞中心淡染區有輪廓清晰的口形裂隙,在掃描電子顯微鏡下呈臼或研缽狀,所以叫「口形細胞」。

小兒遺傳性口形細胞增多症的病因

【發病原因】
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溶血性貧血。致病原因尚未明確,一般認為是紅細胞膜的異常導致細胞缺陷,膜對na+、k+的通透性改變,na+的透入超過了k+的排出,結果na+與水在細胞內的含量增多,在血片中出現口形細胞。具體結構缺陷未明。在體外可用增加胞膜內層膜面積的藥物使正常紅細胞變為口形。
【發病機制】
用光學顯微鏡觀察,在普通血片中該病紅細胞中間有一細長的淺染或不染區,狀似裂口,所以叫「口形細胞」。在正常人的血片中可見到少數口形細胞,但至多不超過4%。口形紅細胞的主要病理生理是細胞內鈉離子和水分明顯增加,鉀輕度減少。由於紅細胞膜的鈉離子通透性增加,使鈉離子內流增加。即使鈉泵活性顯著增加也不能代償鈉內流的增加,從而導致細胞內水腫,體積增大,ATP和葡萄糖消耗增加,乳酸蓄積。引起紅細胞膜上述離子通透性改變的分子病變尚不完全明了。最近發現,部分病人存在7.2b蛋白(stomatin)的減少或缺乏,而許多病人的帶7蛋白和stomatin cDNA卻正常。7.2b蛋白的部分或完全缺乏是原發性或繼發性改變尚不清楚。口形紅細胞變形性差,常被滯留於脾竇。在脾竇的酸性環境中,由於葡萄糖缺乏和ATP生成不足,從而使紅細胞對鈉離子的通透性進一步增加,因此紅細胞在脾臟中大量破壞。

小兒遺傳性口形細胞增多症的癥狀

臨床特徵:根據臨床表現、外周血口形紅細胞大於10%和陽性家族史,多數即可明確診斷。口形細胞增多症亦可出現於多種遺傳性或獲得性疾病如谷胱甘肽缺乏症,遺傳性球形細胞增多症、輕型海洋性貧血、全身性紅斑狼瘡、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癌及造血系統惡性疾病、心肌缺血、心力衰竭、肺部感染、膽結石、骨折、胃腸道出血以及泌尿系統疾病等。
1.個體差異性大。在不同家族中表現相差很大,在同一家族中的不同個體,貧血程度也可不同。輕者僅有口形紅細胞增多而無溶血。
2.黃疸:一般病兒於生後即出現輕度黃疸,多數病人於感染後出現蒼白和黃疸,少數可發生貧血危象。
3.脾臟增大: 6個月後出現脾臟增大,3~4歲以後脾臟可明顯增大。

小兒遺傳性口形細胞增多症的診斷

小兒遺傳性口形細胞增多症的檢查化驗

1.周圍血象:見口形細胞增多,超過10%即有診斷意義(正常人周圍血象中口形細胞一般不超過4%);多數患者網織紅細胞中度增高(10%~20%);MCV增高,MCHC減少;可合并有白細胞或血小板減少。紅細胞內陽離子含量測定異常。
  2.紅細胞滲透脆性實驗:明顯增加,自溶試驗陽性、葡萄糖和ATP可部分糾正。血紅蛋白電泳正常。 
 3.骨髓象 多表現為增生性貧血骨髓象改變。
  4.其他:多表現為輕度貧血,部分患兒貧血較重;個別病例可伴有球形紅細胞增多症、地中海貧血或谷胱甘肽缺乏症、肝病等。
  5.常規做影像學檢查,如胸片、B超,注意有無肺部感染,膽石和肝、脾腫大等。

小兒遺傳性口形細胞增多症的鑒別診斷

1.繼發性口形紅細胞增多症:需與繼發性口形紅細胞增多症鑒別。後者主要見於肝病、腫瘤、急性酒精中毒和一些藥物治療後(長春新碱、氯丙嗪等),亦可出現於多種遺傳性或獲得性疾病如谷胱甘肽缺乏症,遺傳性球形細胞增多症、輕型海洋性貧血、全身性紅斑狼瘡、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癌及造血系統惡性疾病、心肌缺血、心力衰竭、肺部感染、膽結石、骨折、胃腸道出血以及泌尿系統疾病等。除口形紅細胞外,一般無溶血,具有原發疾病特點,無家族史。
2.Rh缺乏綜合征(Rh deficiency syndrome):該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罕見。臨床上主要表現為輕到中度溶血性貧血,外周血塗片可見到口形細胞,有時還可見到球形細胞。主要是由於編碼Rh抗原的基因缺失或基因表達障礙導致Rh血型抗原完全缺乏或顯著減少,前者稱為Rhnull,後者稱為Rhmod。部分Rhnull病人紅細胞滲透脆性增加、紅細胞脫水。脾切除可以改善溶血。
 3.遺傳性乾燥細胞增多症和中間體綜合征:其機制尚不清楚。濕血膜中可見口形紅細胞,但外周血中不易發現。可見到靶形紅細胞、乾燥紅細胞和棘突紅細胞,細胞血紅蛋白在細胞外周疏鬆區聚集。臨床癥狀表現為紅細胞脫水、滲透脆性降低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溶血性貧血。患者有中、重度溶血,MCHC升高。現有的研究證實有細胞內K 的丟失不伴有Na 的成比例攝取使胞內離子濃度和水分均降低,2.3-DPG減少,除了膜相關的甘油-3-磷酸脫氫酶增加限制了區帶3蛋白外,膜脂質蛋白分析未見異常。Lux和Becker將其歸為中間體綜合征,患者的特點為外周血中可有口形紅細胞、靶形紅細胞,滲透脆性可正常或輕度升高,Na 、K 通透性增加,但胞內陽離子濃度和紅細胞體積可正常或輕度降低。有報道這些細胞谷胱甘肽含量低於正常,也有個例報道這種紅細胞在體外5℃時溶解,因此稱之為冷水細胞綜合征。也有報道這種伴口形、靶形紅細胞增多且滲透脆性降低的溶血性貧血患者,其中50%可以有細胞膜的異常。此病切脾治療需慎重,因其可出現高凝狀態導致嚴重的血栓形成,體外試驗表明切脾後的口形紅細胞內皮黏附性增高。
  4.家族性高密度脂蛋白缺乏症(familial deficiency of high-density lipoproteins):臨床上可見到扁桃體大而呈橙色和肝脾腫大。因高密度脂蛋白嚴重或完全缺乏導致膽固醇酯在許多組織中蓄積。出現較重的溶血性貧血和口形細胞增多症。膜脂質分析顯示:游離膽固醇減少,膽固醇/磷脂比值減低,卵磷脂相對增加。
5.刺狀紅細胞增多症(acanthocytosis):刺狀紅細胞的形態特徵是:紅細胞緻密、濃縮,中心淡染區消失,表面有許多(5~10)個細長的刺狀突起。不同於棘形細胞(echinocytes,又稱「burr」cells)。後者表面突起相當一致,呈短細釘狀,血塗片上見到的棘形細胞可系人為因素造成(如pH值增高、接觸玻璃或血液儲存),但也可見於長跑時輕度溶血性貧血以及低磷血症、低鎂血症(可能由細胞內ATP儲存減少引起)、尿毒症和丙酮酸激酶缺乏。主要見於先天性β脂蛋白缺乏症,偶見於McLeod表型和其他情況(如部分In表型、神經性厭食等)。另外,肝病病人外周血塗片也可見到棘形細胞(可能與導致棘形細胞的異常高密度脂蛋白結合到紅細胞表面有關)。

小兒遺傳性口形細胞增多症的併發症

並發黃疸、貧血、感染,重症發生貧血危象。
1.黃疸:由於血清中膽紅素升高致使皮膚、黏膜和鞏膜發黃的癥狀和體征。某些肝臟病、膽囊病和血液病經常會引發黃疸的癥狀。通常,血液的膽紅素濃度高於2-3mg/dL(34-51)時,這些部份便會出現肉眼可辨別的顏色。
2.貧血:指全身循環血液中紅細胞總量減少至正常值以下。沿海和平原地區,成年男子的血紅蛋白如低於12.5g/dl,成年女子的血紅蛋白低於11.0g/dl,可以認為有貧血。
3.貧血危象:新生兒貧血危象一般癥狀為膚色蒼白,肌張力較差,精神反應差,呼吸淺促,吸吮、擁抱反射均消失等。

小兒遺傳性口形細胞增多症的預防和治療方法

【治療】
目前尚無特效治療手段。輕者不需要或只需要對症治療,貧血重者需要輸血。 需慎重考慮脾切除手術。目前確切療效不明。對同位素檢查指示脾臟內有紅細胞瘀積,同時有溶血過多的病例,採用脾切除,可取得較好的療效。脾切除後,貧血可有不同程度的減輕,但溶血過度並不能完全控制。一小部分病人切脾後溶血減輕,貧血改善,另一些病人無效。
【預後】
本病預後較好,但須加強支持治療。

小兒遺傳性口形細胞增多症的護理

遺傳性疾病,目前尚未有特效治療手段。需重視預防措施,從孕前貫穿至產前。一旦出現異常結果,需要明確是否可治療,預後如何等等,採取切實可行的診治措施。
  婚前體檢在預防出生缺陷中起到積極的作用,作用大小取決於檢查項目和內容,主要包括血清學檢查(如乙肝病毒、梅毒螺旋體、艾滋病病毒)、生殖系統檢查(如篩查宮頸炎症)、普通體檢(如血壓、心電圖)以及詢問疾病家族史、個人既往病史等,做好遺傳病諮詢工作。
  孕婦儘可能避免危害因素,包括遠離煙霧、酒精、藥物、輻射、農藥、噪音、揮發性有害氣體、有毒有害重金屬等。在妊娠期產前保健的過程中需要進行系統的出生缺陷篩查,包括定期的超聲檢查、血清學篩查等,必要時還要進行染色體檢查。

參看

  • 兒科疾病

小兒遺傳性口形細胞增多症10017


<< 小兒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症 小兒遺傳性痙攣性截癱 >>

小兒遺傳性口形細胞增多症相關圖片

小兒遺傳性口形細胞增多症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相關疾病

小兒遺傳性口形細胞增多症
小兒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症
小兒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
傳染性淋巴細胞增多症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
反應性組織細胞增多症
小兒遺傳性橢圓形紅細胞增多症
小兒遺傳性血管神經性水腫
小兒遺傳性痙攣性截癱
小兒遺傳性果糖不耐受
小兒遺傳性共濟失調
小兒遺傳性大皰性表皮鬆解症